——记身边的党员邓颂霖
【编者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这是《中国共产党章程》中赋予每个党员的义务。在荆江水文“两个发展,一个建设”的接力赛中,有这样一群可敬又可爱的人,他们恪尽职守、勇于创新、扎根基层、甘于奉献……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初的入党誓言,用自己的坚守与汗水擦亮了“共产党员”这四个大字,只为了心中那一抹永不褪色的红。
邓颂霖(右一)在吉拉姆河设立临时水尺
作为卡洛特水电项目的现场首席预报员,这对邓颂霖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今年年初,因工作需要,宜都分局主任工程师邓颂霖被安排到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项目服务现场,负责现场的水情预报工作。之前他虽然参与过国内溪洛渡电站的水情预报,但独自在现场负责水情预报工作,对他来说还是压力不小。全新的挑战,复杂的环境,他就像一颗种子,硬是在这个环境里扎下根了。他不断跟营地相关专业、部门沟通,主动同巴方政府水文气象部门联系,积极向后方技术团队请教。正是颂霖的默默付出,让现场水情工作组成为了工区现场的形象服务窗口。水文局预报处张俊博士到营地后,对现场预报工作也表 示了肯定,“预报工作取得的成果,离不开邓主任在现场的辛苦付出,每天早上6点钟就起来开始做预报,晚上经常加班到凌晨,确实辛苦!”
按颂霖自己的话说,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无论在哪里都应该是一面旗帜。在工作中要扎实肯干、勤奋学习,敢于担当,在关键时刻,要敢于攻坚克难,不断进取。我们都具有突破自我的能力,只要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我们就能不断发掘自身的无限潜力。
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自2009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不论在枝城站还是在沙市站,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他总是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扎实工作,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主动学、带头钻、与同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生产科研任务。
2011年在伊江密松,时值汛期,缅北局势突然恶化,密松水文站一方面要搞好生产,另一方面要应对错综复杂的安全环境。密松下辖2个水文站,3个水位站,正常的生产任务已经非常繁重了,然而,为了确保外部环境安全,每次外出测量都要经过相关部门审批。此时,颂霖作为前方负责人和一名党员,及时召集现场工作人员开会,分析当前局势、消除大家的顾虑,并组织在站所有人员开展安全值班,边搞生产,边沟通业主、设代处、亚洲公司等,圆满地完成了测站的工作。最终缅北安全局势得到缓解,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同舟共济,努力工作,确保了人员、设备的安全。
2013年编制水文月报程序,他勇挑重担,夜以继日地工作,坚持将该程序完成并且投产应用。该程序相对比较复杂,主程序、数据库等在以前编写单个小程序过程中他都没有碰到过。C#教程、数据结构教程、相应论坛等,他逐一学习,慢慢请教,逐一击破一个个难题,最终将问题转换成了知识。付出终将得到收获,水文月报程序按期投产使用了。也正是月报程序编写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他在2014年清江径流还原计算编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在面对数据量大、系列长、数据多样等特点的径流还原程序编写时,他展示了很强的程序编写能力,圆满完成任务。
2014年和2015年是荆江局山洪灾害调查任务最为紧张的年份,任务重、时间急,他作为组长,安排工作、联系相关单位、参与外业调查、内业整理一样都不能落下。外业调查结束已经夕阳西下,内业整理完毕已是凌晨,每天如此。从这个区到那个县,他带领队友们战酷暑、趟河流、劈荆棘,战胜了一个个困难,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
对工作他尽职尽责,但对家庭他却充满愧疚。妻子怀孕,他在外业,不能照顾;孩子刚出生不久,他又要外业,只有将孩子送到云南老家由父母照看。对于家人的抱怨,妻子的不理解,他只能默默承受,因为他知道选择了水文就是选择了奉献与付出。
邓颂霖作为一名中共党员,遇事从不推诿、不退缩,敢于担当、敢于亮剑。他就是这样怀惴着最初的梦想,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无私无畏的胸怀和朴实无华的言行,践行着入党誓言,肩负起时代赋予当代水文青年的新使命,书写着属于他自己的水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