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堤在,洪水已漫过堤面,靠紧急抢筑的子堤挡水
32万分洪区居民紧急大转移
1998年8月17日上午,温家宝副总理离开沙市水文站来到观音矶
光阴总是在百转千回中渐行渐远,回想起二十年前的今天,长江第六次洪峰以45.22米的超高水位通过沙市,不禁感慨万千。
记忆中,1998年8月16日,天像漏了似的,瓢泼大雨下个不停,从6月长江的第一次洪峰以来,长江防汛已经历了60多个日日夜夜。荆州自古就有“荆州不怕干戈动、只怕南柯一梦中”的说法,肆虐的洪水霸占着高位不退,江水仍然在不断上涨,荆江的防汛在“长江告急”中到了最严峻的时刻。
面对如此严峻的防汛形势,湖北省防总准备启用荆江分洪区,于当晚9点炸开北闸防淤堤,开闸分洪。荆江分洪区33万居民冒雨开始了紧急大转移。荆江分洪危系一发。
彼时,长江委水文荆江局防汛测报指挥部里,更是异常忙碌。长江委水文局领导季学武、徐安雄、胡玉林来到指挥部,靠前指挥。宋志宏深入一线,到了北闸爆破现场。指挥长唐从胜、政委钱继烈与水文专家一起密切监视水雨情变化,制定详细荆江分洪行水测报方案,将89人的测报队伍及物资送到分洪区分洪行水测验各测报点。
在那样的关键时刻,要进入到分蓄洪区是异常困难的,轮渡码头已上水,车辆上轮渡过江,水都要淹到驾驶室。正值分洪区三十三万居民撤离转移高峰,分洪区内,官兵、警察沿公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人员及车辆只能出,不许进。当他们知道我们的职责后,所有的要求、规定最终融化成了一句深沉的叮咛:“要分洪了,前面很危险”。分洪区道路易滑,赶往南闸的测验小组车辆行驶在水深0.5米的公路上突然熄火,队员们推着车辆行进了一里多路,才找到一辆正在转移的拖拉机帮忙,拖着车辆深夜赶到南闸。
晚上8点30分,沙市水位突破45米大关,并仍在上涨,紧急汛情牵动着中南海。江泽民总书记向全体参加抗洪的解放军发布命令:沿线部队全部上堤,严防死守,夺取全胜。风雨夜中的荆江大堤上,停满了军车,满载着严阵以待的解放军战士。
晚上10点30分,温家宝副总理再次急飞荆州,指挥长江抗洪。风雨之夜的荆江防汛测报指挥部,灯火通明。电台、电话声此起彼伏,一片忙碌。
风雨之夜的北闸分洪爆破点在焦虑等待。
8月17日上午9时,当长江第六次洪峰以45.22的超高水位通过沙市后,我来到荆江大堤上,望着满堤全身湿透、一夜未眠的战士,心中充满感慨,这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在请示局领导后,我来到一辆指挥车前,找到一位中校军官,表明自己的身份,说明来意,邀请他们下堤到荆江局洗澡休息。中校军官向上级汇报后得到了批准。局领导得知此情况后,非常重视,通知后勤部门,临时搭建了洗澡棚,并安排战士们到礼堂休息。当看到战士洗完澡后,仍然穿着湿衣,又立即组织人员购买了一批短裤、背心分发给战士,不少女职工也自发给战士们洗起了衣服。整个大院,洋溢着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二十载光阴,足以让人从青年到中年,从热血到从容,在褪色的时光中,98年的夏天成为了脑海中不可磨灭的记忆。作为一名水文人,在这如此罕见的洪水中,在这如此壮怀激烈的场面,收获的是一生追求的坚守和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