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年初,遭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年中,出现了特大洪涝灾害。而我恰好踏着这坎坷不平一年的年末,成为了长江委水文荆江局荆南分局的一员,成为了一名水文新兵。
入职后的十几天,在前辈们的带领下,我从新厂水位站开始,到石首水位站结束,依次接触了数个测站,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切切实实地体会了一遍,了解了数据表里每一个数据如何产生,同时感受到科技的飞速发展让大部分的测量变得智能化。虽然没有参与测量,但我已对大部分的实践操作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可能实际操作起来会不甚熟练存在遗漏,但我必会把握以后每一次测量的机会,将其掌握。
测站内部是各种设备,外部看来是一栋小楼以及旁边延伸进江里的水尺。正逢枯水期,周围的树光秃秃的,水面几乎没有什么动静,连寒风都带不起较大的涟漪。在这孤单的测站里,驻站人是怎样熬过寂寞的冬天呢?是因为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还是因为无私奉献情系长江?又或许是更深的一层水文精神吧。水文事业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公益事业,这是我一开始就认识到的,而在亲眼看到时仍让我心中为之感动。
冬天也许只是因为恻动的氛围而难熬,但前辈们在新冠期间、在高洪期间的工作尽心尽责任劳任怨,则更是他们敬业精神的体现。仪器在更迭,工作内容在变换,人员也会变动,但不变的是我们水文人对水文精神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