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谈水文】 守望荆江,讲述水文

来源:党群办公室 时间:2023-08-15 作者:王盼 责任编辑:刘启松

岁月骛过、时光荏苒,转眼间已进入荆江局一年了,一路走来的苦辣酸甜恍惚间涌上心头,有过熬夜写稿通宵达旦,有过工作失误焦虑不堪,有过文章失意愁眉不展,但最多的还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幸福满满。回首望去,曾经青涩稚嫩的新闻学子身影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名满怀光荣与梦想的水文新兵。

从新闻到水文的跨越充满艰辛与幸运。晦涩难懂的专业名词、仪器设备和它们的通俗化表述等,让我的小小脑袋充满大大的疑惑,我的水文之路相较于专业更为贴近的同事要更加曲折崎岖。但我又是极其幸运的,周围领导同事们不厌其烦地解释帮助为我提供了勇气和后盾,让我能在艰难的过渡时期走得从容不迫,转变得流畅自然。在此也向一直以来支持帮助我工作的领导同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然,我的幸运不仅于此。荆江水情教育园为我打开了领略水文化和荆楚文化的大门。无数熟悉的、不熟悉的水利水文故事串联构建起了一副绚丽夺目、异彩纷呈的水文化画卷,让我能沿着清晰的历史脉络迈步向前,在具有千年历史的荆江大堤上追寻发生在荆江两岸的动人故事,荆楚大地上的坚韧故事、古云梦泽的美妙传说同样让人感动。积淀千年的深厚水文化和荆楚文化是我敢于讲述荆江故事的深厚底气。在超过百年的荆江水文事业发展历程中,我看到了无数的水文人在荆江水文事业中的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在面临98抗洪等生死考验时的从容不迫、勇毅前行,而这些成为我以战斗在荆江水文事业中为骄傲的不朽精神依托。在我的周围,我听到看到许多榜样,他们有的不怕山高路远、甘于牺牲奉献,有的兢兢业业、勤为人先,有的大胆创新、阔步向前,他们的身影将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成为我前行的永恒价值追寻。

与其他新兵不同的是,“守望荆江,讲述水文”是水文事业赋予我的特殊使命。目标已然明确,剩下的便是步伐。

一是要学习水文,融入水文。新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以旁观者的视角记述相关事实,但旁观者的视角并不意味着刻意地保持距离。恰恰相反,若不真正地融入水文事业,写出的作品很容易浮于表面、内容空洞,甚至会出现偏差,难以表达水文面貌,实际上是对真实性的挑战。相比于综合性记者,我有着更得天独厚的条件学习水文、融入水文。因此,深入学习、理解领会水文专业知识,在工作上、生活上融入水文节奏,与水文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应当成为我的不懈追求。

二是要深入水文,看见水文。在平时写作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发生在一线的故事只是道听途说是远远不够的,要打破与真实故事的隔阂,深入故事发生地,用脚步寻、用眼睛看、用心思记。荆江两岸几百公里的河岸线,无数的荆江水文人来回走过多遍,踩满了密密麻麻的脚印,而沿着他们的脚印前行,是我们必然要走的路。要走出高楼、走出城市,深入江边、深入河沿,紧跟他们的步伐,他们走到哪、我们就要跟到哪,在亦步亦趋中看见写下真正的故事。

三是要热爱水文,心向水文。新闻旁观者视角的理论曾让我陷入误区,认为我们应该是新闻事件的冷漠旁观者。但秉持这个的态度写出的文章毫无感情,对那些在艰苦工作中流血流泪值得赞扬的人实际上并不公平。在多次反思之后,我终于意识到只有感情才能书写感情。从来没有隔海相望的孤岛,水文故事与水文实践紧紧相连、情感相依,我们要热爱水文、心向水文。心向往之,则行必至。我们对水文事业的热爱终将会回馈到我们的故事,让我们从中获益。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荆江水文的辉煌过去已经被历史书写,新时代充满光荣与梦想的水文事业新征程钟声已然响起,我们要和奋战在其他阵线上的荆江水文人一样背上行囊,准备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