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泥土里的家风

来源:技术管理室 时间:2025-06-11 作者:魏林云 责任编辑:王盼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家风总是潜移默化地对每一个人产生影响。为呼吁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树立向上向善的良好家风,荆江水文网将推出《家风》专栏,讲述部分党员干部职工的家风故事。今天推出第一篇,技术管理室魏林云的“泥土里的家风”。

一、父亲的脊梁

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民。每天凌晨四点,当村庄还沉浸在睡梦中时,我就能听见他窸窸窣窣穿衣服的声音。那件洗得发白的破旧衣服,在黑暗中发出细微的摩擦声。然后是"吱呀"一声,他轻轻推开木门,骑着那辆老旧的二八杠自行车出门。车轮碾过石子路的声音,在寂静的黎明格外清晰。

记得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家里穷得连作业本都要赊账。班主任催缴学费时,我也总是低着头说"明天就交"。那天,亲戚来家里做客,抿着酒说:"丫头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父亲正在修补锄头的手突然停住了,铁锤悬在半空。他抬起头,眼睛里像是燃着两团火:"我的闺女,想读多久就读多久,就是砸锅卖铁,我也供得起。"

那天深夜,我起夜时看见房间还亮着灯。透过门缝,我看见父亲佝偻着背,在昏黄的灯光下一张一张数着零钱。那些皱巴巴的纸币被他粗糙的手指小心抚平,叠得整整齐齐。月光从窗户斜斜地照进来,在他的背影上镀了一层银边。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这个总是弯着腰在干活的男人,脊梁骨比谁都挺得直。

二、母亲的调色盘

母亲有一双神奇的手,能把菜地变成一幅永远画不完的水彩画。春天来时,嫩绿的韭菜像列队的士兵,整整齐齐地站在田垄上;初夏的茄子开出淡紫色的小花,转眼就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把枝条都压弯了腰;秋天的南瓜最是调皮,总爱躲在宽大的叶子下面,像在玩捉迷藏;就连寒冬腊月,母亲也能从厚厚的积雪下,变魔术般挖出埋着的萝卜。那带着冰碴的萝卜咬在嘴里,甜丝丝的凉意能一直沁到心里去。

母亲每天的生活像钟表一样精确。天不亮起床,先烧好一锅粥,再把院子打扫干净。等我们起床时,她已经挎着竹篮从菜地回来了,篮子里躺着还带着露水的蔬菜。记得有年暑假,我跟着母亲去菜地除草。蹲了不到半小时,我就腰酸背痛,嚷嚷着要回家。母亲抹了把汗,轻声说:"庄稼活急不得,就像养孩子一样,要慢慢来。"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那件洗得发白的衣衫上沾满了泥土,却散发着一种特别的清香。

如今每次在超市看到那些包装精美的蔬菜,我总会想起母亲菜园里那些沾着露水的瓜果。那些用汗水浇灌出来的滋味,是任何现代化的种植方式都无法复制的。母亲的菜园不仅养活了我们的身体,更滋养了我们的心灵。

三、血脉里的传承

从我记事起,爷爷奶奶对我们一家就格外疏远。他们住在离我们不远处的老宅里,红漆大门总是紧闭着。我们三姐妹都是父母独自拉扯大的,记忆中爷爷奶奶从未抱过我们。每年春节送年货去,奶奶总是把东西往墙角一放,连正眼都不瞧我们一下。

后来我们渐渐长大,关系总算缓和了些,但心里始终隔着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距离。直到奶奶去世后,年迈的爷爷行动不便,父亲二话不说就主动照料爷爷的起居。

每天清晨,父亲都会端着一盆温水去给爷爷擦脸,动作轻柔得像对待婴儿。帮爷爷洗澡洗床单被套,从不嫌脏嫌累。母亲则变着花样做饭,总是把最软烂的菜夹到爷爷碗里。村里人都夸他们孝顺,父亲却总是搓着手上的老茧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这句话像一粒种子,悄悄落在我心里。现在每逢长假,我们姐妹都会拖家带口回老家。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打闹,我们在厨房帮母亲做饭,父亲则忙着侍弄他的小菜园。夕阳西下时,整个院子都飘着饭菜的香气。看着父母脸上满足的笑容,我突然明白,宽容与孝顺,是这个家最珍贵的传承。

四、生根发芽的爱

如今,我也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公公婆婆从老家来帮我们带孩子。婆婆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熬一锅香喷喷的小米粥。她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连拖鞋都摆得整整齐齐。有次我半夜起床,看见她正轻手轻脚地给踢被子的孙子盖被角,那小心翼翼的样子,恍惚间让我看见了当年的母亲。

如今儿子特别喜欢跟着爷爷奶奶转悠。每天傍晚,他都要跟着爷爷去小区花园"巡视"。婆婆则教他认识各种蔬菜,怎么摘菜,怎么辨别熟透的西瓜。小家伙蹲在地上,胖乎乎的小手学得一本正经。阳光透过纱窗照进来,把这一老一少的影子投在墙上,仿佛在演绎某种生生不息的传承。

某个夏日的傍晚,我站在门前看着远处的稻田。晚风送来阵阵稻香,金色的夕阳给万物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儿子突然跑过来抱住我的腿,仰着小脸问:"妈妈,为什么爷爷的手摸起来糙糙的?"我蹲下身,把他柔软的小手放在掌心,轻轻抚摸那些细嫩的纹路:"因为爷爷的手上写着很多故事,就像一本厚厚的书。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最好的家风从来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它藏在父亲清晨出门时自行车链条的声响里,埋在母亲菜园松软的泥土中,飘在给爷爷熬药的砂锅旁,落在婆婆每天接送孙子时蹒跚的背影上。就像那些低垂的稻穗,越是饱满,越懂得俯身亲吻养育它的大地。

这些用生命书写的传承,比任何家训都更有力量。它们悄无声息地融入血脉,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生根发芽,终将长成支撑整个家族的参天大树。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珍贵的品质像种子一样埋下,让它们继续在下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