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岁月如歌,光阴荏苒。2024年,9名朝气蓬勃的新职工加入荆江局,在水文监测、水质分析、科研分析、网络信息、人事劳资、船舶驾驶、船舶轮机等岗位上,开启了他们的水文征程。一年时光悄然而逝,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蜕变?收获了哪些成长?又书写了怎样的故事?荆江水文网特别推出“新兵谈水文”专栏,记录这群年轻水文人崭新而坚实的足迹。第八期,让我们走进网络信息中心王炳杰的故事——“代码织网,守护安澜”。
入职荆江局网络信息中心,如今已满一年。初到网信中心,心里总是充满忐忑。机房里成排闪烁的指示灯、密布的线缆、复杂的网络拓扑图,看起来很是复杂。专业的报汛系统操作繁多,按错键、输错数怎么办呢?书本与实际之间,仿佛隔着一道天堑。
但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让我成功跨越了过去。领导布置任务清晰,师父教得耐心,遇到难题,同事们也总会放下手头工作,过来搭把手。他们带着我,在机房的嗡鸣声和代码的光标闪烁里渐渐熟悉这里的一切。我也慢慢站稳了脚。
值班守汛,责任重如山
报汛值班是网信中心的日常工作,在汛期尤为重要。刚刚接手值班系统时,等到他人提醒,我才能发现数据跳变或传输失败。如今,经历得多了,心里也变得坦然。出现问题时,我会冷静地核对数据源、检查链路、分析原因。在这过程中,我也变得更加细心,每收到数据,总是习惯多看两遍。深夜值守是枯燥的,同时也是有些压力的,我们的数据要报的准、报的及时。如此,才能睡得安稳。
外业奔波,汗水伴云泥
外出安装设备是件硬活。有时要抬上、卸下几百斤重的水位计、钢管、太阳能板和工具,肩膀被压得生疼。有时要在烈日下爬上工作台安装仪器,汗水糊住眼睛了,手里的动作不能停,只得胡乱一抹。手上划口、膝盖磕青也是常事。后来我也摸索出法子,夜里凉快时,提前裁好线、处理好接口,白天就能少晒些。安装完设备上车之后,经常是累得倒头就睡。
系统开发,代码筑匠心
系统开发是磨出来的。起初,我只做一些简单页面,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厚着脸问师父、查文档、看教程,后来又渐渐接触到后端逻辑、程序部署、新框架。开发过程中,有时遇到困难卡在某处、动弹不得,只能耐着性子一点点调试、解决。折腾至今,我也能独立完成一些小系统的开发、部署和维护,从前端到后端都能上手,算是个能顶用的全栈了。其中没有秘诀,就是遇到问题多动手、多积累,让下次做得更好。
一年的经历让我明白,这个岗位,既要坐得住,耐得住值班室的枯燥与压力;也要跑得动,吃得下外业的苦,扛得起设备的沉;更要学得勤,技术更新快,停下便落后了。网信中心做的,是用代码、网络和服务器,为传统水文搭建新骨架,让它看得更远,反应更快。数据从人工抄录变为自动采集、实时传输,信息从孤岛连成网络,新的技术正在实实在在地改变水文的面貌。维护荆江水文这张复杂的“情报”网,我深知责任不轻,既要保障日夜平稳运转,也要思量如何让它更智能、更可靠。
水文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是清晰的方向。能参与其中,是责任,也是幸事。新的征程开启,我将继续秉持“忠诚、干净、担当”和“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在屏幕前敲击键盘,在代码里雕琢逻辑,在设备旁挥洒汗水,下好每一分笨功夫。我将把系统做得更顺手,把网络护得更稳定,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水文。我将继续保持学习的步伐,紧跟时代的潮流,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为荆江水文高质量发展继续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