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岁月如歌,光阴荏苒。2024年,9名朝气蓬勃的新职工加入荆江局,在水文监测、水质分析、科研分析、网络信息、人事劳资、船舶驾驶、船舶轮机等岗位上,开启了他们的水文征程。一年时光悄然而逝,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蜕变?收获了哪些成长?又书写了怎样的故事?荆江水文网特别推出“新兵谈水文”专栏,记录这群年轻水文人崭新而坚实的足迹。最后一篇,让我们走进河道勘测中心王默举的故事——“用汗水铸就成长”。
不知不觉间,来到荆江局河道勘测中心已经满一年了。回首这一年的经历,在领导与同事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指导下,我初到河勘中心时的青涩与茫然已然褪去,对自己的职责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清晰地记得,初到河勘中心报到时,刘杰主任对我说:“一年要有两百多天在外出差。”这让我十分紧张,对即将到来的未知出差生活倍感压力。然而,真正踏上外业后,那份紧张很快被河勘中心的温暖所驱散。大家遇到突发状况、天气变化,都会在河勘中心的微信群里第一时间相互交流。尤其是酷暑难耐的盛夏,领导的温馨提示往往比手机推送的天气预报来得更早、更贴心。群里的关怀信息,让燥热天气下的步伐不再那么沉重,心头也感到十分的安稳。
记得第一次接到外业任务通知时,我的心里十分忐忑,生怕自己拖了团队后腿。但很快我就发现,这份担心是多余的。河勘中心严谨的作风体现在每一次项目开始前——从安全注意事项、技术交底、作业规范讲解,再到具体的人员分工、后勤保障,领导们事无巨细,条分缕析。各作业小组组长也会召开会议,再次细化流程,明确每个人的职责与外业期间的所有安排。这样周密严谨地安排,消除了我内心的不安。
在同事们的耐心教导下,我从最初手忙脚乱更换RTK参数,到如今能熟练上手,可以独立使用EPS绘制水边线。每一次遇到难题,身边总有热心的同事不厌其烦地为我讲解示范。
这一年我也正式踏入了驾驶室这片新天地,也深知在船舶方面需要学习的有很多。无论是基础的插钢丝和打缆绳,还是规范填写值班日志和航行日志,我的师父刘正福都从头到尾地给我示范了一遍。在不出差时,他也会用荆测02轮教我打断面和靠泊离泊。这一年里,我也到沙市的水文406轮进行学习,掌握了取沙稳船和抛锚定位的技巧。刘政船长的倾囊相授让我受益良多。在去年的长固断和河演项目上,我有了难得的长途航行机会。在这次长航中,我对于荆江河段各个测验断面的水域情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真切地感受到,看宿舍墙上荆江河段的地图,与真真正正的走了一遍是真的不同。
这一年的经历让我学到的远不仅仅是业务工作,更是在面对突发状况和实际难题时,灵活应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初入职时的手足无措,到现在能相对游刃有余地完成手头工作,这离不开领导和同事的关心。河道勘测这份工作,辛苦是常态,风吹日晒、舟车劳顿是家常便饭。但正是这份辛苦,赋予了我们水文人独特的意义。
站在了新的起点,我满怀感恩,感恩荆江局河勘中心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感恩每一位不厌其烦倾囊相授的领导与同事。展望未来,我深知我的技艺还不到家,我将努力学习成为团队中值得信赖的存在,为荆江局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