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幸拜读了王俊局长的《品谈境界》,感触良多!“存敬畏、懂感恩、明廉耻、知进退”——这高度凝练、言简意赅的十二字箴言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在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时期,笔者的“感念”与“共勉”为长江水文人如何加强自我修养提出了纲领性的指导意见。
“心中有所畏”
人们从来对“勇敢”一词不吝赞美之词,却很少对“敬畏”二字给予太多肯定。“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对“常胜将军”彭德怀的最高赞誉!众所周知,敢想敢干、勇猛刚烈是这位大元帅最鲜明的作战风格。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美援朝的战役中取得逆转性胜利后,一位资深记者称其为“无所不能的大无畏将军”。在采访中,他问到我们的“大无畏”将军:您取得如此辉煌战绩的最大原因是什么?彭德怀给他的答案是:对生命的“敬畏”!可见,真正的勇士也必有所畏。“有所畏者,其家必齐”心中有畏的自律心态是促成和谐水文大家庭的重要因素。
“感恩体现的是真情实感”
“感恩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修养,是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就像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一样,感恩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所必备的品质。从情感上来讲,感恩不是为求得心理平衡的片刻报答,而是发自内心的无言的永恒的铭谢。很欣赏一句简单而准确的话:痛苦常来自比较,幸福多源于感恩。 我们每个人的所处的境地都是不同的,但又是相同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客观事实我们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我们的主观态度。多去想想国家、社会、长江水文给予了我们什么,不要去盯着别人多得到了什么。感恩是一剂抚慰“羡慕嫉妒恨”的心灵鸡汤。为了尊重,也为了幸福,请学会感恩,让生命充满活力,让阳光晒满心田。
“明廉耻,一个人的道德底线”
近日,武汉晚报上的一则“武汉男子地铁上吃包子遭男乘客暴打 口鼻流血掉颗牙”的新闻引起各界人士议论纷纷。在这件“由一个包子引发的血案”中“包子哥”显然是不以他的行为为耻的,要不然他也不会理不直气还挺壮的反驳。“拳头哥”伸张正义的初衷是值得大家赞赏的,可是挥出去的拳头就与他“文明市民”的身份极不相符了。“血淋淋”的教训告诉大家:“明廉耻”不仅影响你的个人形象还关乎你的人生安全。方式虽然欠妥,这以暴制暴的拳头却敲响了廉耻的警钟,明廉耻——就在你身边!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向来是中国文化精髓“儒道互补”的体现。儒家的理想主义和道家的豁达态度是我们在人生的不同时期所需要的价值取向。不求上进固然不可取,唯利是图也会受人唾弃。“舍与得”本就是充满辩证关系的人生智慧,这种智慧就是要求我们懂得取舍,做一个有境界、知进退的人。“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功成身退,这又是另一重境界了,所以古往今来能达到“浮云”高度的,都成为了“神马”!先有陶朱公“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开创了功成身退的先河;后有张子房远见卓识,淡泊名利,盛世良臣,续写了激流勇退的佳话。“神马”未必都是先贤,也在我们身边。我们的水文前辈们带领着长江水文从拮据穷困的尴尬境地走出来,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开辟出一条欣欣向荣的康庄大道。他们有的人已退休,有的人退居二线,有的甚至已经离开我们。他们无怨无悔地续写着功成身退的佳话,展现着长江水文人崇高的自我修养。这种修养需要我们展现,境界需要我们传承,十二字箴言将勉励我们继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