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力}女职工撑起一片天

来源:泥沙室 时间:2013-09-03 作者:王德力

常言道:男主外,女主内。但,这句话在水文荆江局泥沙室就被改写了。泥沙室自成立至今,女职工比例占多数,但工作起来的那股劲绝不逊色于男职工。她们既主内——全年基层水文站悬移质颗分、床沙、河道勘测中心颗分分析,又主外——水上作业中颗分、输沙处理,除此之外,还有上级交办的其它任务。虽然在年龄上有所差距,但在工作中充满活力,不怕苦和累,技术精湛。巾帼不让须眉,数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她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涌现出了一幕幕感人的事迹。

张太琼、周莉先后担任泥沙室质检员,业务技能扎实过硬,乐于助人,待人随和。参加工作以来,张太琼分别担任组长、质检员等工作。在工作之余通过自学水文局发布的各种规范,泥沙分析规程等专业知识。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她逐渐掌握了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

在工作中,张太琼是一个细心人,无论遇到什么新的问题,她都会做好记录,连微小的细节也不放过。无论是传统粒径计还是如今的激光粒度仪分析,她都能灵活运用。水样采集、备样、分析等,从未出现过差错。遇有同事需要配合分析,她二话不说,接手后一干就是老半天。在水文趸船上处理水样,长时间下来,手臂特别费力,当有人想换她时,她总是说没事,还好。这与她持之以恒的锻炼是分不开的。

在张太琼看来,一个人的力量没有集体力量大。一旦有新职工到来,她都会手把手地辅导,耐心讲解。身为质检员,在原始资料整理中,她不定期查看或指导同志们容易忽视的细节。白皮书各种泥沙分析规范,她都铭记于心,当你提问,她都会在最短时间给予解答,并拿出相关书籍,所讲的和规范上的条框差不多。她时刻以微笑面对每一位同事,不管是枯季还是汛期,或许此时她正在为工作忙得不可开交时,你有疑问,她都会微笑地为你解答。质检员责任重大,全年的原始资料累积起来有好几米高,没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心态,是难以完成的。她的一双眼睛特别有神,无论是悬颗还是床沙资料,在她审核时,或多或少总会发现一些错误,谁想蒙混过关几乎不太可能。素有“天眼恢恢,疏而不漏”之美誉的她被流传为佳话。张太琼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这30多年里,张太琼立足本职岗位,深受领导和同事好评。正是凭着这种孜孜不倦,长年累月不断学习、积累的工作精神,张太琼成为泥沙室业务技能全面、扎实的多面手。

周莉从水环境监测中心调到泥沙室后,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她积极主动,虚心学习,很快胜任日常工作。由于工作出色,在2011年绩效考核被评为优秀。群众利益无小事,在担任工会组长期间,上级下达的任务她都抓紧办理,落实到人;为职工说话,办实事;分析器皿的采购,积极与厂家联系,双方办理交接时认真检查,赶在汛前逐步落实到位;遇到职工身体不适,都有她的关心和祝福。年度水文资料整编,她积极参加,并将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总结归纳,将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同志们及时交流。2013年水文荆江局举办第四届广播体操比赛赛前,周莉利用工间操或上班前的时间,组织职工加紧排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泥沙室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与周莉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今年被任命为局级质检员,责任重于泰山,她正策划着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林清萍、黄卫民曾从事过床沙分析,之后一直接手悬颗分析至今,是泥沙室的技术骨干。

林清萍对工作认真负责,热心帮助同事。分析中所需的药品,蒸馏水的制作,干燥器等常规仪器的检查,她都按规定完成。激光粒度仪在局里投产前,与传统分析方法粒径计相比测,在此期间,她参与并做了大量的工作。该仪器比传统分析方法的精度更高,虽然工作效率和劳动强度比传统方法要省一些,但从颗分水样的处理到出成果,林清萍从早忙到晚,正常工作日加班,有时节假日也不例外。生病了吃几片药,但分析一刻未停。待分析的水样箱堆积如山,有时一点分析完感觉过程线不合理,立马重来,直到合格为止。一个个工作日完成下来,常常满眼满脑都是曲线和数据在晃动,其间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可想而知。每当基层水文站队送样来,她都要仔细核对,认真办理交接,从未出现过差错。暴雨如注的一天,其他同志都下班了,而水析室却是灯火通明。起初以为是人家忘了关灯,结果上去一看,林清萍还在忙碌着。她说把这盘水样分析完了就走,明天还有新的任务,回去迟点没关系,说完付之一笑。有一次,有位同志在分析中有点紧急事需要处理一下,但分析未完成,焦急中,忙碌中的林清萍挺身而出,接过人家手中的样品继续分析。看似普通的事情,却反映出了一个人的素质。

黄卫民在泥沙分析岗位扎根几十年,无论是实际操作还是内业资料整理,都能灵活运用,分析手法又快又好。科室每年要分析的水样有几千点,一个萝卜一个坑,黄卫民忙而不乱,认真完成好每一点分析或者配合其她同志,以及每一个测次的资料计算。因公需要,她曾赴伊江工作过。初到伊江,新的测验项目对于从事多年泥沙分析的她比较陌生。诸如走航式ADCP流量测验、水准测量、水文月报整理等等,她都认真学习,动手操作。每次外出测验,黄卫民都主动请缨,即使帮不上忙,她都在一旁认真学习。一天,密松站职工流量测验归来,突然下起了暴雨,黄卫民见状,立即拿着雨伞奔向河边,为大家撑伞,并协助大家将水样一桶桶地提上岸。黄卫民对工作认真负责,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在2012年绩效考核被评为优秀。但她并没以此而感到骄傲自满,而是为自己定下更高的要求,正努力向前迈进。她边工作,边照顾年迈体弱的母亲以及就读的儿子,沉重的担子全压在她一人身上。工作和生活两不误,这就是她的闪光点。在泥沙室里,林清平和黄卫民就像一对姊妹花,在工作中配合默契,事事抢着干,热情开朗,关心体贴他人。

胡咏香、刘艺在工作中身先士卒,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她们俩先后动过手术,为了工作,忍痛坚持,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部部感人的篇章。

胡咏香八十年代末从水文站调入泥沙室至今,负责床沙分析这一岗位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钻研学习新仪器新技术。2006年里是泥沙室繁忙的年份之一。她参与完成了基层站床沙、临底试验、湖南小墨山核电厂址水文观测断面颗分、河勘队床沙分析和内业资料整理。自泥沙室引进了激光粒度仪以后,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摸索探讨,达到预期效果。胡咏香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重点传授给身边的同志,谁有不懂的,她都不厌其烦地讲解。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不管工作有多忙,但胡咏香总不忘自己作为一个妻子对家庭的责任。她的父亲退休后身体欠佳;丈夫在外工作,在家的时间不多;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外工作。她一个人既要忙工作,还要照顾远在新洲的父亲。今年的夏天,她突然感觉腿痛厉害,在医院检查需要动手术。可手术后没休息几天,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同事劝她多休息,她乐呵着说:“我还不至于那么的脆弱,现在是汛期,分析任务重,在家坐立不安,老惦记还有很多事未做”。她不顾个人安危,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无私奉献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胡咏香凭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同事的尊重和赞许。她在普通的岗位上工作了几十个春秋,即将要退休,可她并没有因此而消极,一句话常挂在嘴边:站好最后一班岗。

刘艺从四口勘测队调到泥沙室至今。性格开朗,工作细心。工作积极主动,严格要求自己,很快进入工作状态,成为科室骨干。随着水文荆江局“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她的丈夫时常被调派伊江和云南独龙江水文站工作,夫妻两地相隔几千里,在各自的岗位默默奉献着青春和汗水。遇有新仪器,新技术培训,她认真做笔记,不懂就问。遇到人手不够时,随时可以派上用场。刘艺的腰椎动过手术,行动不便,但工作丝毫没受到影响,这与她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是分不开的。现在家有年迈的父母,今年儿子中考,家庭需要照看,但是刘艺带病咬牙坚持着,让我们多了一份感动。

阳小华、葛红分别从基层水文调入泥沙室,主要负责基层站队输沙、单沙处理,她们的到来让泥沙室力量更强大。别看她们个头小,工作中却是精益求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阳小华到泥沙室上班第一天就进入状态,水样处理、资料上机、内业整理可谓是轻车熟路。在趸船上,无论是大小型水样处理,阳小华那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让人佩服。不说别的,一提提水样紧密相连,桶号错综复杂,这给处理带来了不便。阳小华每次都要提高嗓门,S1023、L0436、H0095…,就这样快速准确重复报号。水样种类多,处理时桶号顺序的排列,她都反复校对,然后告知处理人员。哪里有问题,她仔细排查,直到无误为止。遇到人手不够时,阳小华经常一个人带一个小水样箱下河处理水样,娇小的身躯,在烈日下端着沉甸甸的水样箱吃力地爬上岸。主汛期,输沙样品连绵不断送往泥沙室,夏天酷热难当,加之烘箱的温度,输沙杯称重完成后,让人汗流浃背。阳小华工作起来有股使不完的劲,原始资料整理得又快又好。也难怪科室负责人常对大家说:阳小华搞事我放心。这与她平时良好的业务素质是分不开的。

葛红,个头小巧,待人随和,虽然有些腼腆,但工作还是很出色的。在水文站工作时主要担任泥沙处理和悬移质颗分分析,调到局泥沙室后继续老本行,很快进入角色。寒冬腊月的一天,泥沙室迎来了新的任务。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葛红在冰冷刺骨的水中清洗好几百个烧杯待用,一双小手冻得通红,之后又帮床沙组挖沙样,这里忙完,又去忙资料上机。输沙、单沙、临底水样处理,内业资料整理等,她都能灵活运用。每年雷打不动的水文资料整编,在人手吃紧的情况下,大量资料需要校核,葛红除完成常规分析外,主动参加,饿了,啃点干粮,累了,原地休息片刻。下河处理水样,她忙前顾后。大家挺照顾她的,她笑着说,没事,有什么尽管吩咐吧!因工需要,今年葛红被安排到水析组工作,还担任输沙处理,两头兼顾,肩上担子更重了,但她依旧一丝不苟地忙碌着。

为了雷打不动的工作流程,阳小华、葛红轮流加班加点,不折不扣,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望着桌上已校核完的一摞摞资料,她们俩脸上露出了微笑。

笔者身为该科室一员,置身于鲜花海洋中和女同志一起工作和学习,感到非常的荣幸,同时也学到不少的知识。她们在工作中兢兢业业,默默无闻,舍小家顾大家,撑起了泥沙分析的这一片天,她们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