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仙境话葡萄
从孙布拉蚌再往前行,路况依然没有好转。我们走走停停,因为不时要停下看路,所以在这样的路上行驶并不比步行更快。遇到深深的泥辙,则更慢,有的勉强能绕道过去,有的则要对路面做临时处理,或者请求过往车辆牵引,才能过关。
这样,走过了一路泥泞不堪,到达168英里处,这里的道路还算不错,像人世间的两极分化一般。
说到这条从密支那到葡萄的路,基础还是不错的,在国内最低应该算是省道吧!只要有人稍加看管或维护——即便是像第一特区苗江那条伐木道,只要经常有几个人扛着挖锄修修补补也就勉强可以了。但问题是它根本就处于无人看管的纯天然状态,大大小小的沟壑都是用木头搭起,过几年就烂掉了,成了很深的槽;桥梁大多是木桥,很多是危桥,载重货车一般不敢随意通过——若是从桥上掉下去不仅自认倒霉,还要赔偿建桥费用。宽阔一点的江面基本没有桥或者桥是坏的,需要涉水穿行——这就决定了在这条路上行驶只能看上天的脸色,只有干季才是这条路上繁忙的黄金季节。
据说各地也是有修路投入的,但是这笔钱真正投到路上的少而又少,通常只在城镇附近修了又修,装装门脸而已。这就造成了该修的路段不修,而较好路面总在重复维修。而大部分资金都被那些人“吃掉”了——缅甸人原话。
这样,到了Subiyang(苏比洋),172.3英里处。这个村镇附近的路不错,甚至还是沥青路面,这让在泥潭打滚的我们感到欣喜。25号站就在这里,一检查,设备洗劫一空。只是备用的设备在皮卡车上,我们等了一晚又半天才等到那辆皮卡车,然后实施恢复工作。
这里已经是葡萄县治下,再往前就一路凯歌高奏——路面好了,而且临近中转的目的地葡萄。
Nanka(南卡)河是迈立开的支流,在这段江面宽约百米,桥梁已经废弃。我们选择上游一处宽阔的地段,先下水查勘,这里水深过膝,水流清澈、湍急,司机艾牛在深处用河石垒砌做路标,然后驱车驶过,临近左岸,几个人七手八脚洗起车来——在到达葡萄之前要把我们的车扮靓。
我爱极这清丽的水,一头扎进去,真是痛快,这一身的泥水被南卡河的清流洗涤干净,心情格外爽朗,顺便在河滩上晾晒衣服,很快就干了。这时,皮卡也赶到。再往前行,时而是沥青路面,时而是弹石路面——我们喻之为缅北高速(都是好的路面)。
13:30我们到达一个很大的村落(Nong qiayang),颇有密支那对岸韦茂镇区的气象,一看就知道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找一家店吃饭,菜一份份上来,真让人惊喜——原来可以这样丰富啊!先是烧野猪肉,接着炒鸡肉,炖鸡肉,土豆片,一碗凉菜特别好——用当地未熟的小西红柿切碎加作料,上有花生仁末的,一碗青菜汤,一碟炒球白是甜的。这顿午餐啊!对这一路行来的我们真有些奢侈,大家埋头苦干,还是没有吃完,剩下的我们打包带上。看着这满桌的菜,心想价格一定不菲,到结账时才不得不折服,比平时吃的饭便宜很多,看来好的东西也不一定是贵的。后来才知道此地物产丰饶,过路客人人均3000ks管够。
大家心情不错。然后是一路坦途,一路高歌。
临近葡萄有一条河名穆拉西底,这里风景绝佳,一汪清流,两岸翠竹,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大桥下游左岸竹林中,一溜圆形草屋沿河向下游铺开,为休闲别墅区,许多海内外游客在此驻留。过了穆拉西底,葡萄就近在咫尺了。
葡萄县(Putao),克钦邦北部的一个县,县治葡萄市。原名坎底,为坎底掸邦人所称,原意是“伟大的黄金地”。又因盛产葡萄而得名。葡萄平原为大山所包围,类似保山隆阳区,但更为宽阔。市区在一片小山之上,与迈立开江遥遥相对。街道为井字形,颇具密支那风格。
我们先去军营,拜会当地最高长官久久吴——刚从内比都来的,递上批文,告知我们的行程,请求军方予以关照。然后去移民局,公安局登记。
住在一家华侨酒店(KHAM SU KO),老板会一些汉语,而她的儿子、孙子,已然不能讲一句汉语了。人类其实也和植物一样,撒在哪里,就在哪里开花结果,与那块土地再难分开。
吃过晚餐,天色黯下来。该洗澡休息了。
自从在Nong qiangtong那条小河体验了洗澡之乐,我们就迷恋上那种畅快痛快淋漓的洗澡方式。一问,离此约1英里之地有两条并行的小河。驱车前去,这时候在河边洗澡的人早已离去。
月华初上,大如银盘,把它的幽辉不吝倾泻在葡萄大地,河水泛着青光哗哗流淌,此意境真是妙不可言。在这样的夜晚,在如此美妙的月光星光下,在异域清澈的小河边洗澡,应是此生难忘的,也是极为惬意之事。
在小河哗哗的流水中,随手把衣服浣洗完毕。然后回去,想要看一下葡萄的夜景,但街上渺无人迹车辆。一看,还是我们住的地方最热闹,师兄喻之为“红门路”确有道理。
翌日清晨,在市场上见到一位来自浙江的同胞唐先生,来此考察和游玩。他很喜欢这里的淡水鱼,买了两小堆,又拿走了那条鳗鱼。据说鳗鱼在浙江要卖到800元一斤,我在密松是吃过的,油炸来非常不错。
这一天,我们就在当地检查26号站,在那里非常幸运地看到了远处的奋敢山(Mt.Phungam)雪峰。海拔3485米的奋敢山(Mt.Phungam)是葡萄县附近的群峰之一,一年之内除八月、九月外都为冰雪覆盖,每年1-4月,有不少登山游客来此攀登。而它西北约60英里就是缅印边境。
由葡萄去迈立开江边的莫强波。这一路都是沥青路面,虽不宽,但车辆稀少,遇到最多的是摩托车和三轮车。
晨风吹拂,让人心情爽朗,行驶在空旷的原野之上,路旁是绿树掩映下的村庄,路面之外就是绿油油的草地,好一派田园风光。
在这里,我感到了相机的局限,也感到了语言的无力,唯有身临其境,在晨间的清风中,在这明媚的阳光下,在呼啸驶过的绿树,草地,村庄和荒野中,感受桃源一般的梦幻和美丽田园。
在密支那到葡萄那泥泞不堪的道路的艰难跋涉中, 谁会想到有如此美妙的田园显现?看来上苍也是特别厚爱这片土地,赋予它辽阔的原野,梦幻般的田园,还有秀美的河流。
临近迈立开河谷,在路边俯瞰那一波波绿色的山丘,心胸豁然开朗,而又惊叹不已。连忙要司机停车,想要定格这美丽的风景,但是我们只能记录和感受它的千万分之一。置身其间,才知道万物皆盎然,天地有大美。其实,行走在这里,即使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种极美的享受。
到了农凯——迈立开江边的一处码头,一座铁索桥凌空跨越两岸。迈立开温婉流淌,水清见底,游鱼悠然游走,历历在目,两岸青山,翠竹,绿树掩映,好一幅天然的山水画。下游正建设一座新的大桥,当它建成时,汽车或许可以跨过迈立开直抵对面的莫强波了,因为现在的索桥并不能通行大型车辆。
在葡萄,在农凯,在奋敢山,常遇到来自欧美、亚洲以及来自缅甸各地游客。由于葡萄有飞往密支那、曼德勒和仰光等地的航班,这为游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每年一到四月是葡萄旅游的最佳季节。
到了葡萄,才理解了毛泽东 “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含义。如果不是人烟稀少,如果不是道路艰难,只怕这美丽的,养在深闺的风景早就遭到践踏和破坏了啊!
愿那些自诩为天之骄子的人类,在满足自己欲望的同时,为子孙后代留一片可供瞻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