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与泥巴,江河湖海,小溪堰塘随处可见,再普通不过了,可是就这普通的东西在水文荆江局泥沙室(以下简称泥沙室)却视为宝贝。每年各基层站队送往泥沙分析室的悬移质颗分和床沙,颗粒粗细大到石头,小到泥巴。新的样品入户,既要妥善保管,又要分析细致。无论是冰天雪地,还是炎热酷暑,泥沙室全体职工发扬历年的优良传统精神,优质高效,出色地完成好每一项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大家不断进取,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高效全面地向新技术迈进。
近年来,新仪器、新技术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应用。泥沙室先后引进了激光粒度分布仪,音波振动式全自动筛分粒度仪。新仪器、新技术摆在面前,如何应用是关键,泥沙室职工感觉肩上担子的分量,并组织职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大家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每一测点的原始水样从处理到出成果要经过好几道工序,分析时还要特别细心。就是在这种反反复复的步骤里磨练了泥沙室职工过硬的业务技能和良好的工作素质。
泥沙室承担各基层站队全年的悬移质颗分和床沙颗分分析,除此之外,还有上级交办的其它任务,可谓是点多面广。在繁忙的工作中,泥沙室职工始终把效率与质量要放在首位,让每个职工明确责任。科室女职工占多数,巾帼不让须眉,粗活细活她们抢着干。如遇人手不够,她们独自带水样箱下河处理水样,再搬回来;卵石沙样轮换烘烤中,搬运途中体力消耗大,有的女同志动过手术,都一搬到底;分析室一箱箱满载的水样从备样到清洗,常常一站就是老半天。为了加快进度,加班加点,身体超负荷运转,坚持再坚持。这些事情看似繁琐,但做起来需要毅力和勇气的。每年分析完的石头和泥巴样品聚集起来足足可以装一小卡车,这么多的沙样都要经过仪器逐步分析,一双双巧手处理和上机。
这广告词说得好: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同样,为了工作,基层站、河勘队送礼到泥沙室,不是卵石夹沙就是细沙和泥巴。而且数量多,并规定了提交成果资料的日期。虽然工作量大,越是紧要关头,泥沙室职工越是坚定信心,保质保量地完成一次又一次任务。
石头与泥巴长年累月沉睡在江河里,形影不离。长江水文人测水流沙,将它们打捞上来送往泥沙室,泥沙室职工再将它们分类处理,丈量尺码,对号入座。白纸黑字的分析成果数据彰显泥沙室全体职工的辛勤汗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汛期正此时,泥沙室全体职工时刻以强烈的主人翁精神,不怕苦和累,敢于拼搏的奉献精神。面对洪水,严正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