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九八抗洪纪念碑”有感
大年初一那天天气很好,我们到万寿公园去玩,看到座落在万寿公园东侧新建的“九八抗洪纪念碑”已经落成,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翩,仿佛时间又回到了1998年那个极不寻常的夏天……
1998年夏天,长江发生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先后出现8次洪峰,宜昌以下360公里江段和洞庭湖、鄱阳湖的水位,长时间超过历史最高记录,九江告急、荆州告急、武汉告急,抗洪抢险成了长江沿线的一致行动。在长江抗洪抢险最危险的时刻,人民解放军大规模投入抗洪抢险,30多万部队紧急驰援。
随着汛情的不断变化和升级,洪峰一次次考验荆江,沙市江段甚至出现了45.22米的高水位,超过分洪争取水位0.22米。肆虐的洪水奔腾直下,咆哮着随时都有可能撕开大堤。一次重大抉择摆在面前:分洪,意味着921.34平方公里大地转眼化为泽国,33.5万人要转移,造成150亿元的经济损失;不分洪,如果决口,江汉平原、武汉三镇都将被淹,那损失就不是用百亿千亿所能计算得了的。一时间,荆江分洪区的北闸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荆江大堤的安全不仅关乎荆江分洪区,同时关系着整个江汉平原乃至大武汉的安全。汛情直接影响着长江中下游的行洪安全,到底是分洪还是不分洪,党中央国务院慎之又慎。此时广州军区已经在公安县北闸附近部署分洪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我们也曾先后三次赴公安县南闸待命,昔日繁忙的江面看不到一只船舶,在途经公安县城时,看到沿途分洪区的老百姓,纷纷以大局为重的把家搬到了安全区和海拔较高的隔堤上,整个分洪区成了一座空城,每家每户大门都敞开着,只看到鸡飞狗跳。在我们汽车还未到南闸时熄火了,探出头来才发现车子陷在低凹处,四周完全被水包围了(事后才知道是孟溪溃堤了),情况十分紧急,我们车上的人全部下车趟着齐腰深的污水推着车走了一小段路程,眼看天快黑下来了,正在危急关头好不容易等到了对面过来一个搬家的拖拉机,前面用绳子拉,后面用人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我们熄火的车子拉到高处。到达南闸的当晚就听说九江溃堤了,但水位仍在持续上涨,我们都通宵达旦守候在电台前,密切注视着水情的变化。
第五次洪峰刚过,第六次洪峰就要来临,荆江大堤还守得住吗?十万大军在荆江大堤上来回调动,哪里有险情就奔向哪里,没有白昼和黑夜,与风雨拼速度,与洪水争高低。在洪峰来临的那个不眠之夜,党中央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提供的准确、可靠的水文测量数据最终做出了不分洪的决定。
在百万军民持续两个多月的共同抗击下,长江洪水终于屈服了,分洪区没有分洪,长江大堤安然无恙!
为纪念波澜壮阔的“九八抗洪”,铭记人民解放军、武警战士和荆州人民与洪水殊死抗争的奋斗史,经湖北省水利厅和荆州市人民政府多次协商,决定在“九八抗洪”主战场——荆州修建“九八抗洪纪念碑”。
“九八抗洪纪念碑”以王生铁的《虎年抗洪》七言古风诗为题材,碑体分为基座、碑文和人物雕塑三部分,基座长19.98米、宽2.785米、高1米。19.98米长的基座,寓意着在一九九八年,长江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整个基座前面是黑金沙花岗岩,后面是芝麻白花岗岩,雕塑为铸铜构成。碑体后方背景以高大松柏常绿乔木雪松、黑松为主。
铭记九八抗洪这段难忘历史,弘扬伟大的抗洪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