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滑坡泥石流见闻

来源:技术管理室 时间:2016-05-05 作者:王维国

怒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又称潞江,上游藏语叫“那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它深入青藏高原内部,由西北向东南斜贯西藏东部的平浅谷地,入云南省折向南流,经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流入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从河源至入海口全长3240千米,中国部分2013千米,云南段长650千米;总流域面积32.5万平方千米,中国部分13.78万平方千米;径流总量约700亿立方米,省内流域面积3.35万平方千米,占云南省面积8.7%。上游除高大雪峰外山势平缓,河谷平浅,湖沼广布,中游处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水流湍急。两岸支流大多垂直入江,干支流构成羽状水系。水量以雨水补给为主,大部分集中在夏季,多年变化不大,水力资源丰富。

怒江在西藏嘉玉桥流入他念他翁山和伯舒拉岭之间的峡谷中时才正式叫怒江,嘉玉桥以上为怒江上游,称为那曲河;西藏嘉玉桥至云南省的泸水县为怒江的中游,进入云南境内以后,怒江奔流在碧罗雪山与高黎贡山之间,西岸高黎贡山的峡谷高差达5000米,东岸碧罗雪山的峡谷高差达4000多米,平均高差3000多米,山谷幽深,危崖耸立,水流在谷底咆哮怒吼,故称“怒江”,江面海拔在2000-800米之间;云南省泸水县以下为下游,河谷较为开阔,岭谷高差已降至500米左右,江面海拔在800米以下。

怒江东有碧罗雪山,在福贡、贡山、泸水三县境内,4000米以上高峰有20余座。两山南北逶迤、绵亘起伏,雪峰环抱,雄奇壮观。峡谷奇观:怒江峡谷有高山有急流,山峦山谷相间奇观倍出,险要的峡谷有双纳瓦底大峡谷、齐那桶峡谷,位于怒江上游丙中洛至齐那桶的那恰洛一带,约65千米长,几乎一亩平地,江两岸陡壁直立,山两边原始森林一望无际。江边岩石时有崩裂,崩落滚石横陈江边,水击浪打,石块出现很多穿洞,大的直径1米多。江心的蛤蟆石在水浪冲磨下,平滑光溜,熠熠闪光。江东与西藏交界的牙关河有不少瀑布,最高的瀑谷高达800多米,瀑高10多米;另一瀑布,瀑谷高400多米,上有水潭,水满四下溢溅,“挥弄洒珠,拊拂瀑沫”,令人赞叹。齐那桶纳卡洛段,两岸雪山高5000-6000米,江水海拔不过2000米。山高谷幽,气象万千,是峡谷一大奇观。

笔者喜爱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每当气象员说某某山区有暴雨,要预防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时,却并无多少感性认识。四月中、下旬,笔者在怒江中游段亲眼目睹了一系列的滑坡、泥石流,感觉其威力之强大仅次于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像一对孪生兄弟,经常相伴出现,滑坡由于不需要太多的水量,从数量和分布上看,更多、更广泛。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有三:一是有足够多的泥沙来源;二是有足够多的水量作为动力;三是有现成的输移通道(天然沟壑)。

滑坡分类按组成物不同可分为三类:一是基岩类滑坡,其滑坡体主要由大块石组成,一般数量不大,但危害程度高,对行人、车辆、道路路基、房屋有较大威胁(见图1、图2)。二是风化沙滑坡,其滑坡体主要由风化沙组成,一般数量不大(见图3)。三是土石类山体滑坡,其滑坡体主要由块石和泥土组成,一般数量巨大,危害程度高,能毁灭村庄,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见图4~图6)。

图1 贡山县独龙江乡的基岩滑坡,毁坏公路护栏和路基

图2 福贡县石月亮乡的基岩滑坡

图3 贡山县--独龙江乡公路20公里碑,风化沙滑坡

图4 福贡县鹿马登乡的山体滑坡,以块石和泥土为主

图5 福贡县鹿马登乡的山体滑坡,以块石和泥土为主

图6 福贡县架科底乡的山体滑坡,以块石和泥土为主

本次在怒江中段发现泥石流沟有二条,灾害较严重的当属福贡县洛本卓白族乡的泥石流,以块石和泥土为主,冲垮公路桥(见图7~图8)。

对怒江泥石流的认识:泥石流的组成物以细颗粒的泥沙为主,但其裹夹的块石巨大,从几十公斤到几十吨的块石都有,说明泥石流的动能大,破坏力强。

图7 福贡县洛本卓白族乡的泥石流,以块石和泥土为主,冲垮公路桥

图8 福贡县洛本卓白族乡的泥石流,以块石和泥土为主,冲垮公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