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长江崩岸治理与河道整治技术交流会的几点体会

来源:科研室 时间:2017-09-27 作者:彭玉明

9月25日至26日在武汉召开了长江崩岸治理与河道整治技术交流会议,本次会议旨在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快长江崩岸治理的指示精神,进一步促进长江中下游崩岸治理工作,涉及勘测、规划、科研、施工及管理等多个层次,本人有幸和段光磊局长等参加了此次会议,并进行了学术汇报。有几点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其一是领会精神,开拓进取。加快长江崩岸治理工作,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健康发展得到中央高层的重视,并上升到了顶层设计。这给我们带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要加强对崩岸的治理就必须掌握崩岸发生的机理,对崩岸展开分析研究,我们拥有大量的水文及河道观测资料,分析研究崩岸具有较好的优势,做好了就会给我们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但同时,作为水文工作者,我们是长江防汛的耳目尖兵,防汛测报是我们的天职,现在我们的防汛测报不只是点而是扩展到了面,在你管辖的范围出现了崩岸险情而你没有察觉,那就是你的失职。所以,我们要领会上级指示精神,加强自我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防汛测报的能力,以此为契机,加强学习与分析研究,争取在崩岸机理研究、崩岸预警预报方面的话语权。

其二是学习老一辈锲而不舍的精神。长江河道治理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在老一辈治江工作者不懈努力的基础上所取得的。长江科学院河流所原所长余文畴教授就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从事河道治理工作50余年,出版专著4部,河道治理技术在多个重要工程中得到运用。退休后仍然一直坚持进行崩岸治理及河道整治方面的研究工作,在这次交流会议上,他还给我进行指导并提出了合理建议。在长江委像余老这样的治江专家还不少,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刻苦钻研技术的精神,为治江工作而努力贡献自己的应有力量。

其三,学术交流是展示单位学术水平的一个平台。一个单位事业发展的情况,学术研究水平的高低,只有到不同的媒体平台展示,社会才会知晓,不宣传不交流,你的学术水平再高也没有用武之地。同时,在交流之时也是学术水平高低的比拼,你讲的流畅,讲的观点新颖,回答问题做到了然于胸,这个时候单位的良好口碑与形象自然就宣扬出去了。

最后,年轻人应当多参与交流。这次交流会议,不乏年轻的学者,有些新技术、新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在我看来,一个单位的兴旺发达必须要后继有人,年轻的专家学者要层出不穷。年轻人参加交流会议可以开阔视野,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及新颖理念,从而对提升自我修养起到促进作用。年轻人在工作中要积极开动脑筋,不光是按部就班的做事,还要勤思考勤总结,积极地参与论文的写作,参与不同平台的交流,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单位的年轻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