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四口查勘心得

来源:荆南分局 时间:2018-12-13 作者:刘瑜 责任编辑:荆江局管理员

这次查勘之行,我收获颇多。荆江四口的每一口具体在哪?是怎样演变的?发挥着什么作用?这些原本只能从资料上了解到的内容通过这次的实地考察让我有了更加感性、深刻的认识。

查勘第一天,我们乘车从上游松滋口开始,查勘了太平口,北闸,新江口、沙道观及弥陀寺水文站。我们在车上听老师讲述四口发展史,随后进行实地讲解。我们站在口门,听老师描述着它的变化,讲述附近水文站的从无到有,感叹水文人的丰功伟绩,前辈们的睿智和勤劳为我们点汇了现在清晰明了的水系图。尤其记得参观沙道观水文站时,胡老师感慨很深,他讲述自己当年驻守在沙道观水文站时的情形,当时汛期发报使用的是电报,并没有现在发展迅猛的网络,打电报是一件极其重要但又容易犯错的工作,当时艰苦的工作条件是我们年轻一代人没有办法切身体会的。

第二天,我们从藕池口开始,查勘了调弦口,南闸、藕池康(管)等水文站。尽管天气恶劣,但老师仍以饱满的热情为我们讲解。我们怀着好奇和激动的心情看着手中的水系图,讨论着我们此时的位置。前辈们默默付出绘制出的成果图是我们最好的教科书,让我受益匪浅。

作为荆南分局的新进职工,这次查勘的经历对我来说尤为珍贵,让我对荆江四口的历史演变、基本概况,荆江四口的站网分布位置和水文站的历史情况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听老师介绍四口的水文泥沙特性,附近洲滩叉道河床的演变以及荆江分洪区的情况,让我对1954年及1998年大洪水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座谈会上,老师再次全面梳理了讲解内容,让我们加深印象,从实践回归理论。大家就自身的工作实际提出问题,老师答疑解惑,相互探讨交流,我从不同岗位、不同专业的同事们身上了解到了很多新知识。

查勘之行,让我从书本到实践,从理性到感性全面的了解了自己的工作内容,感谢老师的讲解及同事们的热心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向前辈们学习,更好的融入水文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