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铁匠父亲苦命妈》的李广彦

来源:宜都分局 时间:2019-04-12 作者:丁良卓 责任编辑:荆江局管理员

我和广彦兄相识已有20余载。由于整天穷忙,偶尔翻翻平面媒体文字,碰到广彦兄的文章有时间就浏览一下,有时也放弃了,一是心不在焉,二则确实琐事缠身,总是愧对广彦兄。

好多年前,在地方报纸上读过广彦兄的一篇现场新闻故事《省长夸“猪官”》。省长在中国每一茬也就几十个,应该算是人中之王了,“猪官”是草根中的草根,一个人中之王和草根在一起,应该算是有不错的新闻眼了,写家可以弄一篇很恢弘的大稿。但广彦兄只拣区区几百字,所谓的五要素都很自然地藏在文字里,文字写得十分干净,结构砌筑十分养眼,感情表达十分饱满。读完全文,感叹新华社记者每每发的通稿也不过这般水平。

几年不读书了,脑子早已生了锈,没了灵敏度。春节前,广彦兄送给我一本他写的《铁匠父亲苦命妈》一书,书在家一躺就是几周,终于在一个夜间,才抓紧时间读完,嘘唏不已,湿了枕巾。广彦兄和我是同时代的人,父辈那一代人的生活时空我再熟悉不过,灰色的天空永远是他们那一代人活着的大背景,父辈那些平常朴实的日子,在广彦兄笔下就这样成了永恒。

通过《铁匠父亲苦命妈》,才知道广彦兄在20世纪70年代随家人由北方南迁至鄂西宜都枝城镇。一个在上个世纪下过乡插过队的人,命运注定好不到哪里去。那是一段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动荡不安的岁月,一个微小的生命在那个滚滚洪流中随波逐流,接不了地气抓不住根,谁也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命运如何。广彦兄算是幸运的,他父亲所在的单位属于中央事业单位,他读了本系统的技工学校后,被顺利地分配到单位,成为一个端着金饭碗吃饭的人。但企业减员改制的浪潮很快就席卷大陆企业的各个角落,突如其来的时世变迁是广彦兄始料不及的,至少他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也可能他不是学找矿这个专业的,党办主任这个曾经辉煌的好日子再也不会回来,皇粮也断了,单位的资产都承包给职工经营。广彦兄好像承包的是公司临街的几间破烂商铺。商铺稍做整修,拿来开餐馆。花无百日红,餐馆火红的生意很快趋于惨淡。彼时的广彦兄站在无边的十字路口,是怎么想的,我不得而知。我想,面对已经过去艰辛的日子,有份焦虑彷徨无法诉说的苦楚。逝去的生活留不住,前面的步子往哪里迈?踌躇不安中,他开了一个书店,那时正是进入功利读书时代的开端,广彦兄经营的是纯文学书摊,这就注定又是一个失败的选择。天无绝人之路。作为人,总是想释放自己身上最精华的能量,长期做文字工作的广彦兄被一家报社录取,做了一名跑新闻的记者,也算是找到了一个吃饭的地方。后来,他调到地方水利部门工作,快近不惑之年时,不停地奔跑和无向的漂泊,心灵总算可以找一处安静的地方栖息。

广彦兄很能写,是地方名家,几年出了几本书。他写散文、写诗、写纪实性报告文学。回望广彦兄走过的路,按我臆想,他的文章底色应该是古铜色的哀愁,哪怕是把这份浓郁的深情故意写得很淡,藏着掖着,不露声色,我也应该扑捉得到。但是,没有。他的散文、诗、纪实文学写的都是现在所说的“正能量”,是温暖的。生活让广彦兄受过不少委屈,一年两年之中,我总能和他相逢一次,斟满一杯醇酒,聊聊正在发生的事,大事小事,聊来都挺有趣。

面对逝去的生活,我总是做不到豁达。面对那些人和物,抚今追昔,我心里刹那间就堆满一腔历史的苍凉感。广彦兄的《铁匠父亲苦命妈》写得平实沉郁,不做作。面对生活,广彦兄比我豁达得多。

也许,人生不要太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