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监利

来源:党群办公室 时间:2019-11-28 作者:曾令彪 责任编辑:荆江局管理

监利水文站旧照

崭新的水文站大院

水文趸栈桥

看到水文荆江局网上发布的国庆七十周年征文的通知,想要写一点东西的情绪就开始萌发。作为一名参加工作已经36年的水文老兵,亲历了荆江水文的发展与变化,也深深感受到了长江水文与祖国的同发展、共奋进。70年的壮丽史诗,我为祖国的强大、富强而骄傲,也为自己是一名长江水文人而自豪。

时钟拨回到1983年初的一天,一个青涩的小伙子提着简单的行囊,来到监利荆江大堤外一个挂有长江委监利水文站牌子的单位报到,从此,他就与水文结下了缘分。

那时,监利水文站的院子不大,前后两排平房,平房的右侧面还有一座小两层楼房。前面临江的一排平房中间有个过道,过道左边放着一把颜色尽失的椅子,椅子上放着长江委监利水文站的牌子,过道右边是仓库与仪器房,左边是一个大办公室,所有职工都在这间办公室办公。后边的平房及侧面的小两层楼房是职工宿舍,院子虽不大,但收拾得整齐干净,满院树木葱郁,职工之间总是相互关照,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监利站的李站长是一个身材瘦小、言语不多的大家长,小伙子报到后,他被安排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练字,从0到9就这十个阿拉伯数字,写了整整一个星期。交作业时,李站长不是很满意,看着小伙子满脸的疑惑,李站长拿出了一份流量测验原始资料,看着那整洁的资料,象印刷体一样的阿拉伯数字,小伙子才知道自己的差距。对照原始资料,他又苦练了一个星期,李站长这才批准他正式上岗,担任水位观测员,并负责水情拍报。从此,监利站的水尺旁,早晚七点五十分,就会有一个年轻人拿着记录夹,蹲在水尺旁,认真观测记录着整点水位,然后赶紧跑回办公室,用电话进行水情拍报。有时电话不通,就跑到大堤对面水利局的总机进行水情拍报,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因为那时的总机室里有他心怡的小家碧玉。

随着汛期的到来,水位也在不断上涨,小伙子的水位观测与水情拍报任务也越来越重,从两段制,到四段制,再到八段制。7月18日,监利站水位涨至36.71米,当时监利站院子的地面高程约为34.70米,监利站房全部进水,最深处超过两米,对小伙子的工作造成极大不便。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只好从相邻的水利工程队借来一条小船,划船进出,好在他从小在水边长大,划船倒是划的有模有样。

这段时间小伙子工作很是辛苦,但也很自豪,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痛并快乐着。询问水情的电话整天响个不停,特别是堤外的国家粮库,对水位会涨多高,持续时间有多长等水情信息的掌握尤为迫切,如果粮库被淹,损失无疑是惨重的。洪峰将至,江水距堤顶不足两米,傍晚大堤上观水的人们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每当小伙子拿出记录夹,蹲在水尺旁进行水文观测时,周围就会围上来很多人,问着许多关于水情的问题,他总是耐心、通俗地用自己所掌握的一点点专业知识进行回答、解释,一种职业的自豪感由然而生。

大汛过后,为了全面锻炼小伙子,站领导安排他担任流量测验主测。每次流量测验,小伙子拿起记录夹,挑起水样桶,去寻找水文测船。当时并无专用的水文码头,水文测船只能是到处求别人暂时停靠,上下测船,特别是有大量的水样桶时,上下测船非常不方便。测船到达断面,安装好仪器,测验开始,小伙子要数信号、看码表、点断面图、记录、打算盘计算(当时计算主要依靠算盘),一心五用,小伙子可谓是手忙脚乱,在老师傅的鼓励与教导下,小伙子也逐渐熟练掌握并独当一面开展工作。

当时监利站只有小伙子没有成家,生活上大家都很关心他,家里有什么好菜,都去叫他,休息时,一起去捕鱼,捉青蛙,有时甚至出去打猎,回来后将收获做成美味,与大家分享,在这个大家庭,日子过的其乐融融。后来因工作需要,小伙子调离了监利站,但在监利站的工作、学习、生活及与同事们的相处,都在他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离开了监利站,情感却始终牵绊着了监利站,他依然关注着监利站的发展与变化。那时的监利站与现在早已不能相提并论。再也不用人工观测水位,用电话拍报水情了,实现了报汛自动化;流量测验再也不用一心五用了,ADCP流量测验,测船在断面上航行一个来回,流量就会从计算机里自动输出;有了属于水文的专用码头,通往水文趸的长长的栈桥,成为了监利滨江公园靓丽一景;大院更是焕然一新,原来的房子已尽数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栋五层的职工宿舍楼,漂亮、别致的两层办公楼,塑胶篮球场,大院环境整洁,绿树成茵,鸟语花香。

虽然现在我已不在监利工作,但我会永远铭记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永不迷乱所处的方位,永不迷失前行的方向。愿监利站的明天更美好!愿荆江水文事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