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美,水文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举国上下共同欢庆,见证这一时刻的到来。与祖国同发展,荆江水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的一切离不开老一辈和新一代水文人的辛勤劳动。
九十年代初,基层支流水文站测验设备比较落后,职工生活环境朴素。测流取沙为老式缆道;计算资料的工具主要靠计算器和算盘;制水文月报是套复写纸手抄;发送水情电报通过程控电话发送到当地邮局,然后再通过邮局转发出去;汛后和年终水文资料整编要到沙市上机完成。1996年,局里为水文站配置了电脑,资料存档,制月报可输入计算机打印,减少劳动强度,月报整洁便于装订;1998年各水文站实行了语音报汛,在站可以整编了;2002年,中澳水位雨量自记仪器走进局属各站,水位可以随时调出,月报可以自动生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003年,智能缆道测流进入水文测验行列,测验数据现场对比,更加精准。
光阴似箭,国产无人机、激光粒度仪、先进的水文测船设施、野外测量高新仪器、水文月报软件应用,在站整编技术陆续地登陆各分局,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局里精心组织新仪器、新技术培训学习,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技术人员,并部署到工作前线,为防洪测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长江委水文局的大力支持下,荆江水文发扬走出去的战略思想,培养了敢于拼搏,甘于奉献的骨干青年,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战斗,为荆江水文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境外项目片地开花,事业发展硕果累累。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正因为“险”而突出它防洪测报的重要性。如今,荆江堤防是保卫江汉平原的安全屏障,让昔日谈“洪”色变的荆州成为了投资的热土。展望新时代,让万里长江美在荆江的新画卷要求,长江水文与祖国同行。
共和国风雨70年,华夏人民见证一个个辉煌时刻,影片《厉害的,我的国》彰显红色革命。荆江水文一路走来,经历了坎坷,磨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局职工万众一心,共同努力,为水文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