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勘中心工作学习体会记

来源:宜都分局 时间:2020-05-21 作者:许晨宗 责任编辑:荆江局管理员

按照荆江局“科技立局、人才强局”的战略方针,结合宜都分局丁局长在《解放思想,突破重点,全面提升宜都分局发展新格局》的报告中确立的“用七年的时间,按照强基础、重管理、以智慧水文为矛,突破传统水文之围,把目标实现化整为零,各个击破,逐步把宜都分局打造成为水文测、算、整、报高度智能化的荆江水文明珠”的工作目标,分局与河道勘测中心积极开展技术合作,把“目标”具体落实到学习、交流这个“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举措中,初步拟定就河道测绘、水文测验等专业进行人员、技术交流学习。

在宜都分局、河道勘测中心及党群办的沟通协调下,报局领导批准,2019年11月18日我在河勘中心报到,进行为期半年的交流学习。半年来,在中心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爱护和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学习也逐渐进入了正轨。

初到河勘中心,我被安排在水文207测船上工作学习,李阳涛船长、丁良龙轮机长等同事在生活、工作中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和帮助,李船长给我安排船上住宿的房间以便于夜晚值班时休息,丁轮机长带我到轮机舱熟悉工作岗位,耐心向我传授业务技能及工作经验,让我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

河勘中心由于测量任务比较多,时常会将中青年船员抽调到各作业组,充实野外测量力量,这也给了我更多学习锻炼的机会。或许因为我是从宜都分局“交流”过来的人员,每次被抽调出外业前,河勘中心解主任都对我都特别关照,安排专人对我进行由浅入深的培训和指导,让我能尽快上手。在为期半年的交流学习中,我先后参与了江陵取水口地形测量、引江济汉地形测量、虎渡河特大桥地形测量、长江河口段(太仓段)地形监测、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崩岸巡查、监测及预警技术研究(孙良洲段)等项目的外业生产。在刚参加野外地形测量时,曹文蔚、何庐山两位师傅耐心指导我如何操作GPS流动站,外业测量记录如何填写……并不厌其烦地叮嘱我地形测量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在一次次实践学习中,我逐渐掌握了GPS流动站的使用,初步了解了测点间距与测图比例尺间关系。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好转湖北省各城市逐渐解封后,4月1日,我和中心另一位年轻同事刘政参加了长江河口段(太仓段)地形监测项目的生产。为了提高我们的业务能力,出发前中心专门安排了作业组长赖修尉对我们进行了一次突击培训。到达测区后,组长及时组织召开测前工作会,将作业组人员进行了分工,明确了每个作业员的工作岗位及职责,同时,大家认真学习了本次任务的设计书、相关规范以及技术要求。此次测量,我被分配到水准组测量四等水准,水下开始后则与赖修尉组长一组测量水下地形,在水准测量中万霞芳老师耐心给我讲解电子水准仪的操作方法及各项限差要求,水准测量前如何进行仪器校正、i角检校等,并指导我完成了3支四等水准符合路线的测量,演示并指导我如何进行数据输出,如何利用郭焕林老师的软件将测量数据生成记录薄及配赋表等。与传统的光学水准仪比较,利用电子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外业人员更为精简、效率更高,特别是在内业资料整理、成果的提交等流程能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在水下地形测量前,赖修尉组长指导我完成了水下测量前仪器的校准工作。当我逐渐熟悉水下测量流程后,他又耐心、细致的教我水下测量导航软件的设置和使用、内业水深数据的处理及检查,并逐渐放手直至我能单独进行水下测量工作。

在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崩岸巡查、监测及预警技术研究(孙良洲段)项目的近岸流场测验中,郭亮老师熟练操作ADCP进行水流流场观测,特别是罗经的安装使用,让我了解到ADCP在水文站常规的水文测验外还可进行不同的测验工作。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通过半年的学习让我充分认识到,要适应新形势不仅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也要加强设计书以及相关规范的学习,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同时也让我对水文(生产基本在一个点)、河道(生产基本为一条线)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各种仪器、软件的操作及规范、技术要求的学习也填补了我知识点的空白,这些对于我今后的工作都是宝贵的经验。我将不断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各项业务能力,和大家共同努力,提高水文产品的成果质量,为把宜都分局打造成为水文测、算、整、报高度智能化的荆江水文明珠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