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篇读下来,我感受到了时代的悲剧。祥子当初有劲,有气,有理想(想买车),不愿与一般车夫或是下等车夫相提并论,经过现实的洗礼,理想的幻灭,最后他走向了自我堕落,自陷于无底深渊。我想老舍不是想告诉我们他是主动的选择,是想说明他被现实所逼,无路可走,而不得不自我放弃。因为身处在那特殊的“人吃人”的年代,老实人被人欺负,命不好,还不如做坏人来的干脆利落。祥子的心里变化是逐渐改变的,最后没有了思想包袱,须知一个人只要第一次做了坏事,便可放下脸皮,给自己寻得解脱。通篇心里描写偏丰,跟着作者感受祥子的苦难,我也觉得无奈。
书中多数人的命都很苦,这是那个时代造成的。我想到现在有些人,刚毕业出来工作斗志昂扬,遇到挫折便自暴自弃,宁愿在单位公司混日子,仿佛看透了人生的意义。其实我们觉得自己压力大,过的辛苦是不能与书中人相提并论的。如果感到自己被生活蹂躏,不要和祥子一样破罐破摔,要保持定力,有自己的操守。怀有一颗真诚的心,正确的看待。祥子的命运是悲惨的,因为他生活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生长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自我实现价值,积极进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我们拥有实现人生理想的优越条件,为什么不为之努力呢?
书中我认为的不足在于结局仓促,总缺了什么味。对我而言,风景描写、物件描写虽然是好,但是给我带来了阅读障碍,具体事务,活动没体验过,没见过只能凭想象,也不知道自己想的对不对。总体而言,是一本好书,以后还会翻阅,下一次也可能有不同的心境,带着不一样的感情,读出百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