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是一个堡垒。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长江委直属机关党委主办,长江委宣传出版中心承办,组织开展“学党史,知委情,明初心”征文活动。日前,“长江之鉴”微信公众号推送了部分稿件,与读者一起感受,在治江事业发展过程中,水利人留下的足迹。
今年是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此长江委组织了一次优秀共产党员寻访。此次寻访的主人翁,是长江委水文荆江局的一位退休支部书记——夏良谦。
年过花甲的夏书记,鹤发红颜,精神抖擞,思维敏捷,谈吐自如,说起往事感慨万分。他1992年5月1日加入党组织,1993年,担任新厂、藕池、监利片党支部书记,成为党员和职工的主心骨。夏良谦当书记有人缘,妙招就是善于化解矛盾,决不能板着面孔训人。在老夏心里,单位内部团结了才有战斗力,才能经受困难的考验。人心齐,是干事业的基础。
要当好书记,还要挑最艰苦、最繁重的活干在前。这是夏良谦的体会,更是他的行动。1994年冬季,夏良谦和同事们在三峡库区重庆涪陵白涛镇进行移民地形测量,测区转移时需带走用竹杆做的6根测量花杆,因花杆近10米长无法上车,他自告奋勇请战,用肩扛着走到码头,同事担心赶不上早班船,老夏凌晨4点多起床,5点出发,脱了棉衣,扛起花杆步行2个多小时赶上了班船。当时,天气寒冷,他的汗水却浸湿了单衣,同事们为之动容。
1995年至1996年,老夏参加了在三峡库区巴东神农溪为移民搬迁埋界桩项目,水文荆江局在现场建立了临时党支部,分成3个测量组,每个组都采取党员和群众搭配的办法,保证每组都有骨干力量,必须按时保质完成任务。在175米移民水位线的山路行走,道路崎岖,杂草密布,根本看不到路。有一天测量时他正沿着山坡边走,一脚踩到藤子上踏空了,滚下7米多深的乱丛中,摔得很重,与同组的其他人员相隔很远,无人救助,夏良谦只有借助棍子和三脚架独自爬上来。当时左脚痛得不能沾地,人手少,没有人替换,他拄着木棍,拖着伤腿、忍着钻心的痛,一直坚持测量十多天,完成了四百多个界桩埋设和测量任务。
1999年,他在清江高坝洲建站工作中,依靠全面的专业技术、吃苦耐劳的作风,顺利地完成了建站任务。夏书记善于自学新知识,编写水文建站查勘选址等各种技术报告、水文缆道设计的各项设计与施工报告,投标文件编写、计算机CAD绘图、看建筑施工图等,凡是工作需要的知识,他都主动去学并应用到工作中去。
2002年离开水文站后,夏良谦在水文荆江局任事业中心主任。虽然不任党支部书记了,但他还是严格要求自己,挑重担,闯难关。2007年,荆江局承担了缅甸伊江水电开发水文勘测项目。领导考虑他有建站经验,派去缅甸伊江进行水文站网建设。伊江水文站址大都在缅甸北部原始山区,那里山高路险,人烟稀少,气候恶劣,疟疾流行。没有交通、电力、通信,更没有网络和电视,与缅甸官方联系更是异常艰难。
2012年8月在缅甸道耶坎站培训当地员工使用仪器
为了取得当地特区政府的批文,夏良谦天天从早到晚在警戒森严的特区司令部门口催促等待。特区司令部在2400多米的山上,10月的天气早晚气温低,他从云南入境只穿着单衣在司令部门口冷得直打哆嗦。中午饭也不敢上街去吃,唯恐错过特区首领的召见,每天中午一瓶矿泉水几块饼干充饥。连等十多天后终于进入司令部见到了特区司令,介绍了我方要建2个水文站和8个雨量站的情况。第二天,特区司令派他的卫队长等三名官兵,随老夏去建站现场查勘,经过几天的反复解说和耐心做工作,使他们同意了我方的申请,最终在境外特区政府一次取得了3个建站批文。
2010年6月在缅甸恩卡嘎站拉发电机上山
在缅甸板瓦口岸,夏书记遇到了设计院其培项目部的同志,说起此事,都惊讶地说,“老夏你胆子真大,一个人带着几个缅兵到那么荒野的地方,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连个通风报信的人也没有啊!”3个批文使荆江局伊江项目一期工程得以顺利完成,他又历尽艰辛在缅甸的伊江完成了其培、其培河、糯千卡、密松、恩卡嘎、其培新站、道耶坎等水文站建设,工作受到业主的高度评价。之后,在巴基斯坦的吉拉姆河上又完成了玛尔、卡洛特两个水文站建设。
闲不住的夏良谦即使退休了,还继续发挥专业技能,负责荆江局承担的《湖北省中小河流水文缆道设施建设项目》11站的水文缆道建设任务。能干,肯干,干好,是他做事的本分。
夏良谦2012年参加长江委“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演讲
2012年,夏良谦参加长江委“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 先进事迹报告会演讲活动,成为水文局唯一获得奖励的代表。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他感到,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就是靠善于克服困难、吃苦在前树立起来的,什么时候都需要爱啃“硬骨头”、拼命实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