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是第22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湖北省及长江委分别在线上开展了以“创清廉单位,树新风正气”为主题的廉政书画展。在线上观展过程中,我被这些优秀作品的书画艺术陶醉,也被作品中蕴藏的深刻道理感染。这些作品将党风廉政内涵与艺术创作结合,赋予鲜活的神韵,激励人们见贤思齐,保持清廉操守,也诠释了为人处世的道理。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领导干部要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崇高理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尽心尽力干好工作”。其中,正确的世界观将为我们指明人生的道路和前进的方向,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基”和“处世之本”。
人生一世,每个人都要面临两个课题:为人和处世。为人就是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修炼什么样的品质、增强什么样的内功;处世,就是如何做事、如何立世、如何成功。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为人处世有特殊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更需要通过廉政文化建设,汲取精华,规范行为,立身以德、处世以诚,使自己的行为更符合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标准和要求。
书画展中的作品或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或指明了人生追求的目标,成为激励自己,警醒后人的一面面旗帜。下面撷取其中的一些警言佳句,和大家共同赏析。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自《论语》:里仁篇。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概括地说就是“省心向善去恶”。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杂念,理性看待自己,快速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见贤思齐,是寻找一个进德修身的人生榜样;见不贤而内自省,这是找一个反面典型。以正面形象作指引,以反面教材作镜鉴,也是自我修养的捷径。人的一生中,重要的不是做出什么丰功伟绩,而是能否战胜自己。战胜自己,就是促使自己内心向善力量的增长,去除心中的不良念头,塑造和重建自己的人格。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出自《大学》。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是《大学》的纲领旨趣,是为三纲。而在儒家学说里,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称为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综合起来就是内修外治。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是诸葛亮《诫子书》里的句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这篇家书,全文充满智慧哲理,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语出《论语》。孔子说:“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不用发布命令,事情也能推行得通;如果本身不端正,就是发布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这句话曾经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就是榜样的力量。纵观古今中外,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何时何地,以身作则都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必备条件,“言传不如身教”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这些经典章句,无不体现古代圣贤的廉政思想。俗话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这些凝结着前人思想精华的文化奇葩,与当今党中央倡导的廉洁从政思想具有一脉相承的本质,也是我们在新发展阶段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所应该汲取的文化营养。
最后以一句古语与大家共勉:“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