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窗外,那满满一江浊水经过沉淀,竟然变得如此清透。午后的阳光下,它,无风无纹,墨玉晶亮,宛如镜面。
浸没在水中好些日子的江中沙洲及洲上的柳树,也渐次露出了原本的姿态。那可是长达近半月“没顶之灾”式淹浸呀!可它挺过来了,重回人间的时候,依然传递着那抹新鲜亮绿。
我知道,这是生命的原色。它那顽强的生命力,着实让人敬佩。
那“没顶式”的侵害,来源于前不久呼啸而来的汛情!
只需把思绪往回拉个把月,扑面而来的汛情历历在目。那时的雨带盘踞赣东北上空来回移动,窗外几乎每天乌云密布,天气就在中雨、大雨、暴雨、特大暴雨之间循环转换。嘈天嘈地的水往下倾泻,万涓水流汇入大江,又经江汇湖。三五天功夫便把“母亲湖”——鄱阳湖灌得“缸满钵满”。汛期初始,母亲湖还以“她”那无比宽阔的胸怀,承蓄着四方来水。狂风暴雨中的“她”,在拼尽全力护佑着滨湖百万苍生。但在长江及内水的双向高压下,“她”盈弱的身躯开始渐次出现漫顶、溃口险情。
7月8日晚,鄱阳县问桂道圩出现漫决;
7月9日晚,鄱阳县中洲圩发生溃决;
7月12日晚,永修三角圩发生溃决……
作为水利人最为揪心的事,终是发生了!
汛情,容不得丝毫犹疑;灾情,由不得半点马虎。
几乎与此同时,7月8日10时,省防指启动Ⅲ级应急响应;7月10日10时,启动Ⅱ应急响应;7月11日10时日启动Ⅰ级应急响应,7月12日凌晨,位于星子水文站记录下历史性时刻,水位高达22.53米,超过1998年8月2日最高洪水位0.01米。
这标志着,江西鄱阳湖流域发生了超历史极值大洪水!
自古以来,洪患,是滨湖地区百姓心中的梦魇;洪患,同样也是水利人心中的宿敌!
虽然,矗立在大江边上那幢20层大楼内的人们,对今年的汛情在防御技术、物资及心理各层面均做了充分准备,但是,面对大水来得如此之迅猛,险情来得如此之凶险,以及超过历史极值的严峻现实,还是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尤其是对我这个初入水利行业的新人,几乎就是被老道的同事“裹挟”着跌跌撞撞地,投入到最高级别的响应机制中。
但是,水利人肩负的职责,让我懂得,此刻,险情就是战情,岗位就是战位。
位于18楼的省防指内,由各成员单位组成的八个工作小组依预案展开工作。同时一份份气象、水文、现场险情数据汇集上来,防指领导们围坐防汛图前,推算、分析、研判、决策,化成一道道指令命令精准发向险情地区防指。记忆中,在汛情最为险峻的7月中下旬,18楼的灯光每夜彻夜通亮,一次次的汛情会商会,为高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一次次的视频调度会,狠抓各项命令指令的贯彻落实;一场场新闻发布会,及时向全社会发布客观真实信息;一个个专家组依令紧急分赴灾情一线指导地方抢险救灾。
从最为紧急的群众疏散安置、到圩堤决口封堵,从到常态化巡堤查险、再到当下的部署排涝、恢复灾区百姓生产生活,整个过程无一不体现了对“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高指示的全面遵循与贯彻。自始自终秉持的“一堤一策、一险一案”的抢险救灾原则,同样是对“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新时代水利精神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厚情怀的生动践行与诠释!
防汛抗旱,是党和人们赋予水利人的神圣职责。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不管你是从事哪个水利工作岗位,在抗击此次超历史极值的区域性大洪水中,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都是本份。因为,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水利人就是吃“这碗饭的”。为人们防汛抗旱,保群众风调水顺,护百姓安居乐业,正是水利工作价值的应有体现。真正让我感动感佩的是那战斗在抗洪一线的一张张朴实无华的面孔。他们有的是“父子兵”、有的是“亲兄弟”、有的是“夫妻档”;还有的是20余天坚守巡堤查险、抢险救灾一线的乡(镇)村两级干部,当然更有那一道道闪耀在烈日下、风雨中、泥水里的“迷彩橘”、“橄榄绿”、 “火焰蓝”。
这些晒得黝黑的面孔,正是此次抗击洪魔万千并肩战斗军民的杰出代表,也是助推我中华民族经历经沧桑、爬坡过坎,早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铁骨脊梁。
水,在缓缓退去。近几天,耳边总是回荡着那位老水利朴素的感叹。他说,换一个角度看,作为一名水利人,能有幸见证、经历并参与战斗,最终战胜这场超历史大洪水,又何尝不是我们人生中一次极为珍贵的经历与回忆。
是的,作为水利新兵,自己有幸在汛期中经历,在经历中见证,在见证中感佩,在感佩中坚强!
原来,江河安澜,是水利人心中如此厚重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