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干流主要城市江段
近岸水域水环境质量状况调查报告
(枝江、荆州、公安、江陵、石首、监利)
 
一、        调查的重要性和目的
    长江干流主要城市江段近岸水域是两岸人民生活、工农渔业生产、水上娱乐活动等的重要场所,其水环境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长江干流两岸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体健康和水生生物的生存与繁殖;同时近岸水域又是各类废污水及污染物进入长江水体的最主要场所。因此,对近岸水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以及近岸水域受入江废污水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目的是充分了解长江干流城市江段近岸水域状况、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以及供水和排污现状,为进一步开展近岸水域水环境监测和研究工作奠定基础,为长江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污染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        调查的范围与对象
    荆江水环境监测中心承担了长江干流枝江、荆州、公安、江陵、石首、监利江段水域水质调查工作。其中,荆州江段于1992年作过调查,其余5个城市为新增的城市江段。每个城市江段调查的范围是从该城市的水质监测对照断面到削减断面。
调查的对象是6个城市江段的近岸水域、主要入江排污口(包括排污河、渠、闸等)和取水口。
 
三、        调查的内容
调查的内容皆以2001年度为准。
    1.自然环境:各城区江段长度、干流及入江支流的基本情况及年均流量、最大流量、最小流量、含沙量、各江段水质状况(水质类别)及主要污染物(超Ⅲ类的)等。
    2.社会经济:城区人口、城区面积、城区国民生产总值及主要构成等。
    3.供水:各城区江段取水口数量及每一取水口名称、地点、水源、水厂类型、取水量、取水水质、用途及所在水功能区等。
    4.入江排污口:各城区江段排污口数量及各排污口名称、地点、废污水量及主要来源、排污类型、排污方式、排污特点、污水处理及达标排放情况、主要污染物、所在水功能区等。
以上调查资料分别填于附表1、附表2、附表3和附表4中。
 
四、        监测断面(点)的设置
    各江段按自上而下的顺序,采用网格法设置监测断面,并根据各江段城市沿江布局情况,参照常规水质监测工作范围,选定左右岸监测断面,并设置其长度。
    1.近岸水域:通常情况下,纵向上,城区区段按2km间距设置监测断面,非城区区段(人口稀少、又无工矿企业)按4km间距设置监测断面;横向上,长江上游以离岸20m为布点控制线,在离岸边5~10m、10~20m处各布设1个水质监测点;长江中游以离岸50m为布点控制线,在离岸边10~20m、30~50m处各布设1个水质监测点;长江下游以离岸100m为布点控制线,在离岸边30~50m、70~100m处各布设1个水质监测点。
    2.入江排污口:根据每个江段入江排污口的调查资料,选取能控制该江段污水总量80%的排污口及排污支流,并在其入江口不受江水影响处布设监测点。
3.专项调查研究:专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沉积物、微量有机物、水生生物、生物毒性试验等方面。沉积物采样,荆州江段采集5个沉积物样品,其余5个城市江段各采集3个沉积物样品,并且每个江段必须有1个样品采自本江段内最大的入江排污口下游的近岸水域监测断面;微量有机物、水生生物、生物毒性试验等内容由流域监测中心完成,本中心只派人协助。
各城市江段长度、设置的监测断面和测点数、排污口数量等见下表:
长江干流荆江河段主要城市江段监测断面(点)布设一览表
| 序号 | 城市 名称 | 近岸水域 | 排污口数(个) | 备注 | ||||||||
| 城市江段长(km) | 监测江段长(km) | 断面(个) | 测点数(个) | |||||||||
| 左 | 右 | 左岸 | 右岸 | 左岸 | 右岸 | 左岸 | 右岸 | 左岸 | 右岸 | |||
| 1 | 枝江 | 7.6 | 0 | 7.6 | 0 | 7 | 0 | 14 | 0 | 14 | 0 |   | 
| 2 | 荆州 | 33 | 0 | 33 | 0 | 8 | 0 | 16 | 0 | 12 | 0 |   | 
| 3 | 公安 | 0 | 4 | 0 | 4 | 0 | 3 | 0 | 6 | 0 | 2 |   | 
| 4 | 江陵 | 3 | 0 | 3 | 0 | 2 | 0 | 4 | 0 | 1 | 0 |   | 
| 5 | 石首 | 0 | 10 | 0 | 10 | 0 | 3 | 0 | 6 | 0 | 1 |   | 
| 6 | 监利 | 5.7 | 0 | 5.7 | 0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