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文以化人,廉以养德。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为此,荆江水文网特推出“清廉微课堂”栏目,旨在通过挖掘传统廉洁文化资源,学习中国古代仁人志士、清官廉吏的高尚情操、优秀品质,为荆江局廉洁文化建设提供思想资源。今天推出第一期——“铁御史”王篆。
王篆,字绍芳,夷陵州(今宜昌市)人,生于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卒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王篆天资聪颖、少有才名,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乡试考中举人,随后即出任江西吉水县知事。七年之后,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他参加会试又考中进士。
明隆庆二年(1568年),王篆官拜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统治水军管制江防。上任后,他秉公执法,严明纪律,耗费心血增补完善《江防考》六卷,指导江防工作,成绩卓著。之后他进入吏部担任文选郎中,职掌官吏班秩和升迁改调工作。万历三年至六年,他先后任南京右都御史和左右佥都御史,掌规谏皇帝、评论政务、考察百官之职。王篆为官,秉公执法,如遇舞弊犯科者,均要绳之以法,铁面无私,史有“铁御史”之誉。
明万历八年(1580年),王篆先被提升为刑部侍郎,接着又改任吏部左侍郎。吏部掌管全国官员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居六部之首。吏部尚书与《周礼》天官冢宰相当,又称为天官,于是百姓都尊称王篆为“王天官”。王篆任吏部侍郎后,不徇私情、秉公执法,名播朝野。三十余年,他虽任职吏部,但“对军国官府大事,凡其所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时任宰相张居正很信任王篆,“对边饷马政、吏治民隐”等治国之事,总乐于咨询王篆,“无疑不问,不断不成”。后张居正把王篆作为天下英才推荐给朝廷。明神宗朱翊钧甚至将王篆的名字写在御屏之上,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六月二十日,张居正病故。不久王篆受到弹劾,被神宗下诏罢免官职,后归居故里。
王篆虽被革职,但他心胸坦荡,淡泊名利。闲居无事,以诵读诗书经史为乐。同时,他对嘉、隆以前吏部制度进行研究,与方九功合撰《吏部职掌》一书。由于他学识渊博,书法精工,一时碑版文章,多出其手。为故乡夷陵写下了《东山寺记》《重修至喜桥记》《重修城隍庙记》以及《六一书院记》等抒情写景的好文章。
相关传说
王篆很小的时候父亲病故,王母一人就承担起养育王篆、王勇、王明兄弟三人的重任,当时家境很是贫寒。一天有一四川道人赶一块“蜈蚣地”至湖北,傍晚,突遇雷电交加,天降大雨。道人发现山中有一户人家便想借宿一夜,行至门前见一妇人正在纺布,便上前说明来意;老妇人道:家境贫寒那就委屈道人一夜了。此老妇人就是王篆之母。王母心地善良,也非常的仁慈,她心想客人是远道而来一定非常的辛苦,于是便狠心将自家唯一一只下蛋的母鸡杀了招待道人。第二天清晨,道人准备起程赶路。突然一道金光闪过,那块“蜈蚣地”怎么也赶不走了,王篆一家人也出来帮忙,但想尽办法还是不行。这时道人说:“这可能是天意吧,就此罢了,这块地就送给你们吧!”王母再三推谢。这时道人突然对王母说:“我看你大公子是个奇才,还是送他去读书吧,将来一定大有作为。”又转身对王篆说:“你将来要是做了大官,一定不要忘记了养育你的母亲。如果你母亲百年后,就将她葬在这块‘蜈蚣地’里,你上要效忠国家,下要体贴民情,如果能做到这些,此‘蜈蚣地’就会造福于江南。”后来王篆进为官后还常常千里迢迢地回家探母,王母百年后就葬在如今的“碑湾”,从此便有了富庶的江南。
王篆小时候读书于东山寺。小小年纪的他吟诗赋对初露端倪。“王篆对联惊知县”的故事在宜昌民间广为流传:一天晚饭过后,王篆信步踱出书房,一边背诵着唐诗,一边往寺外走去。未出大门,迎面碰到一个小和尚,挑着一担空筐,往里直闯。 王篆连忙上前打拱:“小师父,哪里去了?为何满脸不高兴呀?”小和尚见是王篆,忙站住了:“真倒霉!师父和我去给县太爷送西瓜,尚未讨得一个,反被取笑了一顿。”原来县官老爷看见送来的西瓜个个碧绿滚圆,十分惹人喜爱,咬了一口又沙又甜,沁人心脾,不觉雅兴大发,信口凑了一副上联要小和尚对。小和尚冥思苦想,半天也没有对上来。县官老爷哈哈大笑:“你回去好好想想,什么时候想好了再来。”王篆一听,忙问:“上联是怎么说的?”小和尚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条,只见上面写着 “东山和尚送西瓜,些许礼物”。王篆沉吟了一会儿,说:“有了”转身回到书房,写出了下联。第二天,小和尚带着王篆写好的下联来回县太爷的话。县官老爷接过一看,不觉暗暗吃了一惊:“南海菩萨拜北斗,天大人情”。这下联不仅文字对仗工整,而且词意不亢不卑,很有分寸。看来,这下联绝非小和尚所写,便故意把脸一沉,问道:“这下联是你写的吗?”小和尚不知底细,怕县太爷怪罪下来担当不起,连忙照实说了。谁知县太爷听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十分高兴,叫小和尚马上回去带王篆来见。
县太爷见王篆生性聪慧,谈吐不凡,自是十分喜欢。心想:“夷陵有这样的人才,也算是地方上的荣耀。”于是将王篆留在府中亲自课读,后来又送他去书院求名师指点。王篆不负县太爷的一番美意,自此更加勤奋,日夜苦苦攻读,终于在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考中进士,历官两京都御史。
他人评价
迈柱等人曾评价他:“有经世之略,张居正以天下才推之,京师号为铁御史。”林有席等则评价他:“扬历中外三十余年,夙有铁御史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