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微课堂丨“民不敢欺”的邺令西门豹

来源:荆江局 时间:2023-10-31 作者:荆江局管理 责任编辑:王盼

编者按:文以化人,廉以养德。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为此,荆江水文网特推出“清廉微课堂”栏目,旨在通过挖掘传统廉洁文化资源,学习中国古代仁人志士、清官廉吏的高尚情操、优秀品质,为荆江局廉洁文化建设提供思想资源。今天推出第三期——“民不敢欺”的邺令西门豹。

图片1.png

西门豹(生卒年不详),姓西门、名豹,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的水利家和政治家。魏文侯时期,西门豹任邺(今河北省临漳县)令。初入邺地,见此处田园荒芜、人烟稀少,便立志改善现状。后来趁河伯娶妻的机会,破除迷信、惩凶除恶,颁布律令、禁止巫风。同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兴建引漳十二渠,造就了万亩良田。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他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

投巫入河,破除迷信

西门豹初入邺地,便发现此地巫风盛行,尤其所谓河伯娶亲,劳民伤财,许多民众都因此背井离乡,邺地也变得贫困不堪、萧条至极。河伯娶妻盛行,在于漳河连年泛滥,而当地官员又无可奈何,对自然的敬畏只能使人寄托于此。而且在河伯娶妻的过程中,当地官员士绅和巫祝相互勾结,以此为由盘剥百姓。西门豹意识到,要改变邺地面貌,需收拾人心、破除迷信。在河伯娶妻当天,西门豹假意对新娘相貌不满,以需将此事告知河伯为由将巫婆及其三个弟子和几个官绅扔入漳河,杀鸡儆猴,震慑巫祝官绅势力。经过此事,邺地的民风发生变化,流散外地的民众也逐渐返回家乡。但西门豹深知“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只有法律才能保证政令通达、人民遵纪守法,才能杜绝巫风。于是他趁热打铁,在惩治地方恶霸势力之后,颁布律令,严禁巫风。

引漳十二渠,泽被后世

破除迷信远不能让邺地富强。于是西门豹决定治理漳河、解决水患。但治水绝非易事。西门豹亲赴现场查勘,发动百姓在漳河开挖十二道大渠灌溉民田。但当地多数百姓由于刚刚返家,面对繁重的挖渠开河任务满腹牢骚。此时有人劝西门豹罢手,但西门豹却力排众议,自信地说:“今天邺地的父老子弟认为我现在做的事情是让他们受苦,但是以后他们就知道好处所在了。”果然,引漳十二渠修建完成后,大片田地成为良田,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史记·河渠书》记载:“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后在此地兴建的邺城也成了著名的六朝古都。后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在《魏都赋》里写到引漳十二渠:“西门溉其前,史起灌其后,磴流十二,同源异口。蓄为屯云,泄为行雨。水澍粳狳,陆府稷黍。黝黝桑柘,油油麻苎。均田画畴,蕃庐错列……”,真实地描绘了引漳十二渠的形胜。魏襄王时,任邺县令的史起继续西门豹的水利事业,后世把二人并称“西史”。为纪念西门豹和史起,当地人修建了西史二大夫祠。

民不可欺,取信于民

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西门豹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很快使邺地民富兵强。但由于西门豹清正廉洁,不行贿结交魏文侯的近臣权贵,也得罪了很多人。他们在魏文侯面前屡进谗言,如说邺地官仓没有存粮,钱库没有钱财,部队缺少装备,账目管理混乱等。魏文侯得知后,亲至邺地问罪。西门豹直言:“只有亡国之君才要国库充盈。邺地藏富于民,且人人皆兵。不信,请让我上楼击鼓。”得到魏文侯许可,西门豹健步走上城楼击鼓。第一通鼓声过后,邺县百姓披盔戴甲,手执兵器,迅速集合到楼下;第二通鼓声之后,另一批百姓用车装着粮草集合到楼下。魏文侯看到如此井然有序,暗自高兴,对西门豹说“可以了,停止吧。”西门豹却不同意,说“我和百姓之间有约定,一旦击鼓,便是有事。今天既然把他们集合起来了,就不能随意解散,否则百姓会有被欺骗的感觉,再想建立信誉就难了。燕国经常侵略我们,我请命出击,带着他们去攻打燕国,收复被侵占的土地。”在西门豹率领下,他们一举收复了被燕国占领的八座城池。

西门豹秉承法家思想,制定法律、破除迷信,兴修水利、惠及河内,寓兵于农、藏粮于民,为人廉洁、取信于民,并成为“子产治郑,民不能欺;子贱治单父,民不忍欺;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中的“三不欺”之一。《史记》记载,“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被后世,无绝一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