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庆节期间清江泄洪高坝洲站相应流量报汛工作引发的思考

来源:局领导 时间:2017-12-07 作者:许弟兵 责任编辑:网管

10月8日在办公室值班,与段光磊局长、胡春平主任分别探讨了国庆节期间清江泄洪高坝洲站测报工作。国庆长假期间,主要领导及各级骨干坚守测报岗位,认真落实9月29日长江委水文局明传电报要求,做好秋汛测报工作,总体情况良好。期间发生清江泄洪的特殊水情,段光磊局长亲临高坝洲一线指挥,宜都分局、技术室、事业中心在接到泄洪消息后均进入战备状态,高坝洲站启动了预案,还及时排难除险,在抓好基本测验工作的同时,收集到了新老平台的H-ADCP高水比测资料,成果十分珍贵,扩展了比测范围。针对段局长指出的报汛问题,分管领导要求技术室、网信中心、宜都分局联动,及时纠偏。此次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工作中显现的不足也引发几点思考,在此提出与大家共勉:

1、局内信息互通机制需强化。清江泄洪的预告信息,当前为清江公司防办直接向宜都分局发送,此次泄洪及之前的信息仅由宜都分局掌握,如若信息(特别是泄洪可能达到5500立方米每秒的消息)能及时传递到技术室、网信中心等部门,会对此次相应流量报汛工作产生极强的指导作用。以后需请宜都分局在收到信息后立即通过内部工作群、电话、短信等方式向有关领导、技术室、网信中心及相关单位(部门)报告,形成信息互通常态机制,以便大家共同响应,各司其责。10月3日早晨,技术室、事业中心两个部门在接到泄洪通知后立即做好了应急增援准备,值得表扬。

2、水情工作人员需进一步加强业务技能培训。从此次泄洪期间高坝洲站相应流量报汛情况来看,10月2日下午流量实测点上图后发生了一次相应流量从869立方米每秒到1800立方米每秒的跳变(2日15:00到16:00),10月3日上午流量实测点上图后发生了一次相应流量从1920立方米每秒到6100立方米每秒的跳变(3日12:00到13:00),误差太大,图上非常不好看,且已经严重影响到预报中心做预报。事后通过分析,至少有几种措施可以有效减小定线的不确定性:(1)参考红花套、宜都站的水位变化过程判断,以2日16时及3日7时为例,红花套站水位分别为41.83m和41.46m,宜都站水位分别为40.97m和41.01m,红花套的水位在落,宜都水位略涨,而高坝洲本站2日16时至3日8时水位由43.57m涨至47.75m,稍加分析就可以判断涨4米多水主要系泄洪所致,而非长江顶托,点绘高坝洲-宜都的落差图会一目了然,但这个期间的相应流量全部报为1800~1930立方米每秒之间显然是不合适的,报汛工作人员要突破单站思维局限;(2)宜昌、枝城站的流量差有一定参考作用,如10月2日16时宜昌、枝城两站相应流量分别为15200立方米每秒、15900立方米每秒,3日7时两站相应流量分别为12900立方米每秒、16100立方米每秒,区间流量从700立方米每秒增加到3200立方米每秒,虽然宜昌、枝城两站的相应流量报汛也可能存在误差,但高坝洲站的相应流量肯定超过1920立方米每秒,若再细致一点,还需考虑洪水传播时间因素及汇入机制;(3)H-ADCP流量有较强的参考作用,虽然10月3日早上7时的水位(47.78m)、流量级可能已经超出投产范围,但用现有投产方案外延的结果为5030立方米每秒,8时水位47.75m,流量5460立方米每秒,仍有较强的实用参考价值,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高坝洲站的H-ADCP投产后,相应流量测报工作的融合仍不到位,技术室需召集网信中心、宜都分局人员协商尽快拿出可行措施;(4)若网信中心值班人员在10月3日8:00前得到宜都分局或技术室人员的技术支援,其报汛效果肯定会更好。技术室近期需指导网信中心人员办一次相应流量报汛培训,培训内容不仅涉及技术,也要涉及沟通与管理。

3、测报值班工作应无缝衔接。从网信中心当前的值班情况来看,未能切实做到24小时不间断,交接班时在11:00到12:30之间(甚至可能更长一些)存在间隙,对报汛工作有影响,在特殊水情、非常时期的影响更不能容忍(譬如高坝洲站的3日11:40左右报了实测流量,12:56左右才上图,对6520立方米每秒的水情,修线工作肯定迟了),需要克服困难,立即改进,确保水情值班无缝衔接。

4、分析工作要加强。网信中心成立了水文预报工作组,虽然部分同志在巴基斯坦前方工作,在局的同志应加强荆江局各站的测站特性及水情特征分析,为相应流量报汛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另外,高坝洲站10月3日的实测流量测验正好跨峰,相应水位如何计算,是算涨水测点还是算落水测点,需要认真分析,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是否适合采用简测法,也值得思考。

5、技术管理部门需保证联动机制适时运转。我局的《相应流量报汛质量管理暂行办法》提出的技术室、网信中心、分局的联动机制,系根据我局的专业力量工作经验分布实际而提出,当前在单值化定线方面执行较好,在连时序法定线方面执行欠缺,需要改进。技术管理部门需加强提醒与指导,分局需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网信中心人员需主动提高定线水平,预判困难时需提前主动请求技术支撑。另外,从近几年运行情况来看,我局提出的实测流量报汛时效性要求偏低,到了提高时效性的时候了。

6、举一反三的意识与能力还有提高空间。譬如水文局加强秋汛测报的明传电报,上面对汉江局、中游局点了名,电报上也未点荆江局。清江泄洪突然,实际情况表明,我局在敏感性、响应范围、响应时效方面均还有改进空间。我们的外延思考意识还要增强,如果我们多关注清江流域的降雨情况,对测报工作预判也会有帮助。另外,高坝洲站的H-ADCP去年泄洪时就被渔网缠住,今年又发生被渔网缠的事情,总在非常时期出问题,我们除了事后的紧急排险,是否需要采取一点预防措施?

7、与上级沟通需要加强。工作发生问题后,与上级的适当沟通是必要的,譬如针对此次的高坝洲泄洪相应流量报汛所显现的问题,我们需与预报中心就相应流量的回溯修改机制(即重新修线后网上发布的之前流量能否自动更新)进行沟通,虽说是事后的修改,但可减轻不良影响,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网上查询所得水情信息的使用价值。这一问题在技术层面看不是问题,还涉及管理责任的划分及报汛质量考核。

8、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水文局“信息化”工作已经到了收官之年,“智慧水文”作为“四个水文”的核心要件,要在发展进程中逐步构建。以高坝洲水文站为例,远程在线监测系统已经建成多年,但功能未能完全发挥,在网信中心调用H-ADCP数据这一简单功能的成功率都不算太高,在线监测数据与报汛的接口尚未建设,保证数据访问时效性的策略尚不健全。又如,本文第2点所列举的一些辅助手段,完全可以通过App来实现,我们的工作往前再迈进一步,可带来巨大的方便。如果我们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仅停留在硬件层面,缺乏智能化的思想、缺乏智能化的应用软件,“智慧水文”会成为一句空话。“智慧水文”虽是一条长路,现在也应该到了踏上这条路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