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细化管理的几点认识

来源:行政办公室 时间:2019-03-05 作者:孙光宝 责任编辑:荆江局管理员

近日,在长江水文网“岁月留痕”栏目里有一篇《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的小文,真实记录了宜都分局“摘奖”之路的点点滴滴。文中宜都分局局长丁良卓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只要我们制定的实施方案宏观高瞻、微观接地,执行中不留盲区,想把一件事做错都难。”话语中无不透露着对分局管理机制和执行力的高度自信。转念一想,这不正是精细化管理的路子吗?窥一斑而知全豹,这只是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小试牛刀,就如此一鸣惊人(枝城水文站荣获优胜奖A类一等奖),待精细化管理的浪潮席卷全局之时,又会迸发出何等能量,不免让人万分期待。关于精细化管理,我想从个人角度谈谈几点认识:

第一,精细化管理是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的。举一个简单例子,早餐煮一个鸡蛋,无非找一口锅,放上水和鸡蛋,点火,煮上十来分钟,等自己觉得差不多了,关火取鸡蛋,放水冰一下,就完成了。那么,如果采用精细化的方式,将怎样煮鸡蛋呢?在日本的超市里,鸡蛋售出时常常会附赠一份说明书,说明书里是这样写的:“采用长、宽、高各4厘米的特制容器,加水50毫升,一分钟水开,三分钟关火,利用余热煮三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 ,不仅生熟适度,而且能节约30%的时间、70%的热能、80%的水。一天煮一个鸡蛋,节约的这点“生产成本”似乎微不足道,那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365天每天一个鸡蛋呢?这笔账要算。精细化管理就是一个精心定制“特制容器”,准确计量资源投入,细化细分职责任务,严格控制执行偏差的“精、准、细、严”的过程,讲究的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或许一场预报、一项测验、一次测量、一本报告的“生产成本”并不起眼,但放在长江水文这样一个星罗棋布的庞大坐标系中,任何细小成本在带上数量级之后都会被无限放大。

第二,精细化管理是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的。“精细化管理”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重要理念,最早是日本于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时称"精益生产",也叫"丰田生产方式"。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岛国,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正是这样的特殊国情才催生了日本企业普遍的精细文化。丰田无疑是这种精细文化的典型代表,骨子里追求的就是用最小的成本以最高的效率生产出“零缺陷”的产品。二战后,日本的工业生产效率只有美国的1/8,而核心的原因被认为是日本人在生产过程中做了很多无用功。这样的判断成了丰田后来形成精细生产体制即“丰田生产方式”的出发点,其基本思想就是彻底消除无用功。直到今天,丰田汽车全球年销量已超过1000万辆,其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的“低成本、高效益、零缺陷”也成为了业内膜拜的标杆。

近几年来,我局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加强执行力以及规范化管理等措施,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都有了较大提升。但由于职责不够明确,分工不够细致,执行不够到位等问题带来的内耗问题和低效问题依然严重,工作效率的提升潜力仍然十分巨大。针对这些问题,迫切需要以精细化管理手段突破粗放式管理的瓶颈,做到对管理对象精确分类,对管理过程精准控制,对职能权责精细分工,以期充分释放人力资源潜能,进一步提升单兵作战能力和团队工作效率。

第三,精细化管理是可以持续带来高质量效益的。正是由于精细化管理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工作效率,因此,这种管理机制一旦形成,是可以持续带来高质量效益的。“管理出效益,而精细化管理带来的一定是高质量效益。” 《管理是蓝海: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 一书指出:“如果说粗放式管理是找关系、走捷径的‘红海’,那精细化管理就是在管理方法上下功夫的‘蓝海’。”在粗放式管理模式下,10个人用20天的时间以30万的成本创造的100万产值,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就可能由5个人用10天的时间以20万的成本来创造,同样是100万,但人均净产值却由0.35万/人天骤然提升至1.6万/人天。效益提升的背后是精细化管理模式下对每一道操作工序、每一个任务衔接、每一个完成动作的反复推敲锤炼,直到形成没有任何多余动作的“肌肉记忆”。新时代需要新的管理思维与体系,精细化管理所创造的高质量效益是在粗放式管理模式下难以想象的。

按照水文局“三年一个战役”的思路,精细化管理这一仗,长江水文人是抱着必胜之信念的。因为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精细化管理是解决新形势下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更是推进“四个水文”,实现长江水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关于战役,先哲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所有影响战役胜负的因素中,“人和”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精细化管理的系列战役是一场典型的“人民战争”,每一位长江水文人都会置身其中无可逃避,每一名长江水文人既是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同时也是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精”,相信只要我们从思想观念上主动摒弃粗放式管理的旧观念、旧思维、旧习惯,积极思索、精心策划、不折不扣地执行有关精细化管理的决策、制度、方案、指令,精细化管理的“种子”一定可以在长江水文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