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简报
2011年10~12月     第 4 期     总第20 期     长江委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主  办 
壹:水文测验
一、荆江局2011年度水文测验完成工作量统计
| 测站名称 | 流量 | 输沙 | 单沙 | 悬颗 | 床沙 | 沙推 | 卵推 | 水尺 校测 | 三等水准测量 | 大断面测 量 | 流向 | 流速仪 比测 | 仪器 检校 | 
| 宜都勘测队 | 86 | 46 | 187 | 43 | 40 | 40 | 40 | 27 | 11 | 3 |  | 5 | 16 | 
| 沙市站 | 42 | 45 | 133 | 31 | 30 | 21 | 30 | 8 | 4 | 2 |  | 1 | 7 | 
| 监利站 | 70 | 115 |  | 33 | 30 | 20 | 30 | 16 | 3 | 2 | 3 | 5 | 13 | 
| 四口勘测队 | 164 | 99 | 65 | 54 | 31 |  |  | 54 | 20 | 10 |  | 6 | 21 | 
| 合 计 | 362 | 305 | 385 | 161 | 131 | 81 | 100 | 105 | 38 | 17 | 3 | 17 | 57 | 
| 备注:水尺校测、三等水准测量和仪器检校均包括所属水位站测次统计。 | |||||||||||||
二、质量评价
   
荆江局制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制度和水文资料成果质量管理办法,对质量管理体系在我局的有效运行和水文资料的测验、整理、整编、审查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进行了规定。每年4月底我局组织有关部门成立汛前准备工作综合检查组,对各站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测区质检员主要负责各测区水文站队水文测验资料的质量检查工作。局级质检员主要是负责荆江局各水文站队水文测验资料的质量检查,全面检查质量管理在测站的运行情况,测区质检员的工作质量,重点抽查各站的水文资料成果质量。由于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成果质量均得到有效的保障。水文测验成果合格率为100% ,优良率为100%。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仪器设备检查未严格按规程操作,检查存在应付现象,特别是在水温计、秒表、测深计数器、测速计数器等设备的检查中没有认真检查,水位校测时,电压、气压等检查记录填写不全。
2、仪器设备运行:高坝洲站5月份因遭受雷击,自记设备损坏,采用缆道测流。
3、ADCP测验时罗经偏移量未改正,航迹不合理,有“8”字形的现象。
4、测次布置:弥陀寺站部分峰谷附近无流量测次,高坝洲站1~8月只施测28次流量,测次太少;含沙量测次布置,新江口、沙市站年最大沙峰附近未施测断沙,高沙延长分别为35%、55%,藕池(管)启动含沙量测得0.125kg/m3偏大,四口各站8月底以后就停测含沙量;各站年最大沙峰附近未布置颗分测次。
5、资料整理:原始数据处理不仔细,9月份南县站自记水位出现故障,在月报中未进行处理,使得推流反常。其他站也有打印成果与数据库不一致的现象,还有漏摘8时水位的现象。
6、整编定线:水位流量关系定线,高坝洲站因测点少,参考邻近站资料定线;弥陀寺站水位流量关系部分时段定线不合理,需重新修线;含沙量小,输沙0.100kg/m3以上的测点少于10个,定线误差检验需选择性地考虑0.100kg/m3以下的测点。
7、沙小也导致颗分级配反常现象较多。
8、校核资料不认真,工作责任心不强,资料中表面问题都不能及时发现,计算错误多。
9、整编程序中实测悬颗表中平均沉速取位不统一,
沙推级配图中中数粒径与表格成果表中不符,存在小数位差。
四、改进措施及建议 
1、对资料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逐条整改,将审查意见及时向职工传达,并提出整改措施。
2、加强水文测验规范规定学习,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
3、做好水位、雨量、水温、蒸发等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平常加强自记数据的检查存储,及时收集自记资料。
4、 加强小沙测验资料的分析,完善输沙测验方案。
5、平常测验中要及时做好高坝洲站的水量平衡分析工作,进一步做好在线监测的研究;
持续做好弥陀寺、监利站的水位流量单值化分析工作。
6、加强任务书学习,严格按任务书要求进行操作,加强内业资料整理及合理性分析工作,按月进行整编工作。
贰:河道勘测
一、2011年第四季度河道测绘完成工作情况
1、2011年荆江三口洪道1:5000水道地形陆上地形测量及测区控制测量;
2、2011年三峡工程杨家脑以下河段荆江大堤、石首、调关及七弓岭险工护岸观测(第2测次);
3、2011年长江中下游河道险工护岸及重点汊道分流分沙监测(第2测次);
4、2011-2012年长江中下游河道地形陆上地形测量;
5、2011年长江荆江河段护岸巡查(第4测次)。
二、质量评定
根据外业跟踪检查及室内资料审查结果最终等级评定:
1、湖北省清江水布垭水库及坝下水温观测(共11个测次)评为优等;
2、潜江至石首高速公路石首长江大桥原型观测评为良等;
3、宜昌至张家界高速公路白洋长江大桥原型观测评为优等;
4、长江中游熊家洲至城陵矶河段河势控制应急守护工程可行性研究水文测验(陆上地形测量除外)为良等。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提交部分资料及成果相关辅助项填写、签名手续不全;
2、专业技术总结的编写没有完全结合实际工作来写,如具体实施的作业方法;同时对资料成果没有进行简要分析,如石首大桥比降观测断面横比降较大等没有进行分析说明。
四、改进措施及建议
   
认真作好2011年度杨家垴以下水文泥沙观测研究项目后续跟踪检查、资料审查及技术文件编写等工作,确保各项目如期顺利完成,资料成果按时提交。
叁:水环境监测与分析
一、水环境监测工作完成情况
1、水环境监测全年完成水质监测情况统计如下
| 全年测次 | 每测次断面数 | 全年样品总量 | 检测参数(项) | 全年水质数据 采集量 | 提交报告 (份) | 
| 12 | 11 | 828 | 29 | 24012 | 132 | 
    2、11月份,水文局水环境监测中间检查(质量监督)组对中心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并进行了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两个水质项目标准样考核。检查范围包括年度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年度质控工作成果、仪器设备检定和维护、试剂管理与安全、人员持证上岗及培训、实验室设施环境条件、质量体系文件执行效果和水质检测成果资料等。
    3、11月份,对中心实验室需要送检的仪器设备进行了计量检定。对辅助设备进行了自检。
    4、12月份,完成了全年的水质监测成果资料的水质数据库录入工作。
    5、12月份,依照年度管理评审计划,发布了管理评审通知,同时责成相关负责人开展管理评审的准备工作。
    6、12月份,按照年度生产任务书,向水文局水质处提交了荆江水环境监测中心2011年度水质监测年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水文局年度质量管理监督检查中,发现了若干一般不符合项,主要表现在:仪器使用台账没有按年度及时归档、大型仪器的操作人员缺乏授权、仪器维护保养记录不全、水质监测成果资料有改正后未盖章现象。
三、改进措施及建议
    针对水质处质量监督检查组下达的整改要求,水质室应立即启动不符合工作整改程序,组织人员开展整改、落实和验证工作,并形成整改报告。
五、质量评价 
    严格按照《生产任务书》中水质项目对应的质控方式开展水质检测工作。质控方式采用了空白样、平行样测定和加标回收率检验,质控样结果全部符合规定,监测成果质量可靠。
肆:泥沙分析
一、泥沙分析工作完成情况
1、2011年度完成工作情况
|         
       2011年度泥沙分析工作量统计表               单位:点 | ||||||
| 序号 | 任务来源 | 床沙 | 推移质 | 悬移质颗分 | 悬移质含沙量 | 合计 | 
| 1 | 枝城站 | 328 | 134 | 300 |  | 762 | 
| 2 | 沙市站 | 402 | 367 | 954 | 1653 | 3376 | 
| 3 | 监利 | 463                
   | 168 | 696 |  | 1327 | 
| 4 | 新江口 | 49 |  | 110 | 406 | 565 | 
| 5 | 沙道观 | 35 |  | 14 | 46 | 95 | 
| 6 | 弥陀寺 | 56 |  | 109 | 294 | 459 | 
| 7 | 藕池(康) | 20 |  | 6 | 14 | 40 | 
| 8 | 藕池(管) | 35 |  | 12 | 46 | 93 | 
| 9 | 河道队 | 581 |  | 1816 | 1816 | 4213 | 
| 合计 |   | 1969 | 669 | 4017 | 4275 | 10930 | 
| 注:床沙包括临底床沙和分流分沙床沙。 | ||||||
还完成了:
1、激光仪最大粒径比测试验480点,消光仪比测120点;
2、2011年度汛前准备工作;
3、输沙杯、分沙杯等校准1000个;
4、试管率定15支;
5、干燥剂检查更换6个;
6、量筒校定30个;
7、河道队2010年12月重庆大渡口至朱沱资料整理及河道其他资料和坑测资料整理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今年颗分测次布置普遍不够合理。
2、“三改”现象依然存在。
3、外业送样测验记载表上仍存在工序栏填写不全的情况。
4、校审资料还应认真仔细,争取把每道工序的错误率降到最小。
三、改进措施及建议
1、各外业站队应根据水沙的变化情况合理布置颗分测次。
2、进一步加强泥沙分析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技术规范的学习。
3、在分工协助、明确责任的同时,增加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力度。
四、质量评价
按《水文测验任务书》、质量管理体系及标准规范开展工作,实行内部质量控制措施,质量成果达优。
伍、水情报汛
一、网信中心2011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 站 号 | 站 名 | 发报 总数 | 更 正 报份数 | 错报率% | 站 号 | 站 名 | 发报 总数 | 更 正 报份数 | 错报率% | 
| 61501800 | 藕池(康) | 1587 | 0 | 0.00 | 60109100 | 新厂 | 7784 | 6 | 0.08 | 
| 60107400 | 枝城 | 12181 | 22 | 0.18 | 60109400 | 石首 | 7777 | 4 | 0.05 | 
| 60108300 | 沙市 | 14068 | 6 | 0.04 | 60110100 | 调弦口 | 7806 | 6 | 0.08 | 
| 60108900 | 郝穴 | 7784 | 0 | 0 | 60110900 | 广兴洲 | 7780 | 2 | 0.03 | 
| 60110500 | 监利 | 8709 | 13 | 0.15 | 61004810 | 高坝洲 | 7845 | 3 | 0.04 | 
| 61004000 | 长阳 | 7808 | 2 | 0.03 | 61501200 | 沙道观 | 8638 | 7 | 0.08 | 
| 61500300 | 新江口 | 8665 | 21 | 0.24 | 61501500 | 弥陀寺 | 7884 | 10 | 0.13 | 
| 61502200 | 藕池(管) | 7816 | 7 | 0.09 | 61501600 | 黄山头(闸上) | 7812 | 10 | 0.13 | 
| 60107350 | 宜都 | 7778 | 0 | 0 | 61501601 | 黄山头(闸下) | 1570 | 0 | 0 | 
| 60107700 | 马家店 | 7784 | 0 | 0 | 
 | 沙市分中心 | 156859 | 121 | 0.08 | 
| 60108100 | 陈家湾 | 7783 | 2 | 0.03 |  |  |  |  |  | 
二、自动报汛质量评价
网信中心2011年度发报总数为156859份,更正报为121份,正确率为99.92%。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局所管辖的大部分水文测站实现单值化流量报汛后,上下相关站的水位到达时间直接影响到水文站流量数据推算;
2、新水情信息交换系统于5月在我局开始试运行,报汛人员对新系统功能处在适应阶段,导致了迟报的发生;
3、藕池(管)水文站由于河道淤积,水位自计仪器迁移到河道右岸,水位和雨量数据来自不同报讯线路,同时水位与雨量数据到达分中心需要手动合并数据重新发送,重新发送,容易导致迟报;
4、观测员对仪器误操作,致使报讯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5、测站注水试验未及时与分中心联系,自动转发程序当成暴雨报文发出;
6、地处偏远的遥测站通讯线路质量不可靠;
四、改进措施及建议
1、对新水情系统加强培训,提高报汛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的能力;
2、对常见电话线路问题故障提高关注,防患于未然;
3、加强对测站相关人员仪器操作指导;
4、网信中心加大对局属各测站的检查、维护力度,提高了报汛质量;
5、分中心与测站的加强沟通,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处理;
陆:科研分析
一、科研项目完成情况
    1、“宜昌海汇码头一期工程防洪评价”;“宜昌海汇码头二期工程防洪评价”;
“宜昌港宜都港区红花套作业区综合码头工程”; “江陵宝莲综合码头工程防洪评价”; “荆江监利水文站改建项目防洪评价”进行内部评审,并对报告进行了修改。
   
2、“向家坝~朱沱河段河床组成勘测调查”完成野外勘测工作。
3、“长江海事局盐卡巡航救助站点码头及埠河雷达站工程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已经完成初稿。
    4、2011年度三峡水文泥沙分析项目:2011年度荆江河段重点险工段近岸河床变化分析、荆江河段冲淤变化分析报告正在进行编写。由于外业工作的推迟,任务与三峡水文泥沙项目提交的时间冲突,荆江冲淤变化分析不能按照水文局任务单的时间完成工作。
二、质量评价
1、“宜昌海汇码头一期工程防洪评价”、 “宜昌海汇码头二期工程防洪评价”、“宜昌港宜都港区红花套作业区综合码头工程”、“江陵宝莲综合码头工程防洪评价”、“荆江监利水文站改建项目防洪评价”等报告按照进度要求完成了任务,质量较好。
2、向家坝~朱沱河段河床组成勘测调查按照进度要求完成外业工作,外业完成较好,目前正在进行内业资料的整理和报告编写工作。
3、“长江海事局盐卡巡航救助站点码头及埠河雷达站工程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已经完成初稿,报告基本按进度要求完成了任务,内容有待完善。
4、2011年度三峡水文泥沙项目正在进行,报告有待完善。
三、存在的问题
    1、报告文字方面有所好转,检查力度仍需加强。
2、检查过程有些没有留下痕迹材料。
四、整改措施及建议
1、报告检查、审查必须按照科研分析产品质量控制过程进行。
2、科研分析工作对职工科研水平要求较高,多数报告从编写到提交时间紧,任务重,可对人员进行适当调整,以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完成科研任务。